【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周翔 刘亚虎 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4 | 点击数:29238
 

  三、少数民族史诗研究

  (一)《格萨尔》研究

  本年度《格萨尔》研究围绕史诗产生、流传、艺人、文本以及艺术成就等问题展开。关于史诗形成和流传问题,首先要提到王兴先的论文《〈格萨尔〉在世界多民族史诗中的地位和价值》[66]和《解析土族〈格萨尔〉源于藏族〈格萨尔〉史诗的事实依据》[67],后文重点介绍了土族中流传的《格萨尔》史诗。相关的论文还有王国明的论文《土族〈格萨尔〉中的语言特点及其学术价值》[68]、曼秀·仁青道吉的论文《远古的〈格萨尔〉——试论〈格萨尔〉的原始素材》[69]以及韩喜玉《〈格萨尔〉史诗流布格局分析》[70]等。诺布旺丹《智态化作为一种叙事类型——〈格萨尔〉史诗演述传统中的一个新试点》[71]一文,对青海果洛史诗艺人丹增扎巴及其创作进行了综合研究。索南卓玛的《神秘的〈格萨尔〉说唱艺人》[72],总结了《格萨尔》艺人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关于史诗人物研究有:藏瓦·热布杰巴桑的《论〈格萨尔〉中超同的人物性格》[73],黄智的《〈格萨尔〉的艺术成就》[74],隆英忠的《超同的镇压和迫害下崛起的神子——角如》[75]、角巴东主的论文《试论格萨尔王是否为历史真实人物》[76]等。

  此外,甲央齐珍的论文《论〈格萨尔王传〉汉译中部名、人名和城堡名的规范问题》[77],关注了多年来我国学界汉译《格萨尔》史诗中出现的部名、人物名和城堡名等不统一的情况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还就此一一提出了改译和统一的原则。马宏武的《〈格萨尔王传〉中英雄人物的命名》[78]列出了史诗中各种英雄的动物名号和雷电自然物名号,提出了翻译英雄名号的一些个人建议。另外,才让卓玛的论文《〈格萨尔·卡切玉宗〉的版本、内容及其特点》[79],介绍了史诗的几个不同刻本、抄本以及相关内容。马成富的论文《白马藏族〈阿尼·措〉、〈阿尼·格萨〉、嘉绒藏族〈阿尼·格东〉与英雄史诗〈格萨尔〉对比研究》[80]提供了新发现的三篇《格萨尔》史诗文本。

  关于《格萨尔》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研究,有措吉、平措的论文《宗教文化在〈格萨尔〉艺术中的体现》[81],曹娅丽《格萨尔藏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说唱戏剧形态及其演剧情形的描述》[82],东旦多杰《关于〈格萨尔〉改编成影视艺术的几点设想》[83]等。杨嘉铭《格萨尔图像艺术的新开拓》[84]、青措《〈格萨尔〉唐卡艺术浅说》[85]等文,探讨了与《格萨尔》史诗相关的石像雕刻以及唐卡艺术。关于史诗音乐研究,有乔迁的《数码音频波形分析法的运用——〈格萨尔〉之〈辛丹内讧〉音乐主要曲调初析》[86],王时的《论〈格萨尔〉说唱曲调的程式化传承》[87]。这些论文对《格萨尔》唱词的程式化特点进行解释。

  还有一些论文通过《格萨尔》史诗的研究来探讨藏族古代社会文化问题。平措的论文《浅析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88],揭示了史诗中蕴藏的丰富的本教文化特点。扎西东珠的论文《论〈格萨尔〉对藏族民间信仰观念之体现》[89],讨论了史诗中包含的藏族民众对“真、利、美和圣”的观念。南杰·隆英强《探析〈格萨尔王传〉中反映的军事法律》[90],挖掘了史诗中表现出来的古代藏族的军事法律制度。索代《谈〈格萨尔王传〉的文化价值》[91]认为史诗《格萨尔》反映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其他论文还有角巴东主、旺庆才让的论文《浅谈〈格萨尔〉史诗的内容及其特点》[92]。相关论文还有卓玛草的论文《论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盟誓文化》[93]等。关注女性以及生态学问题的论文有丹曲的《〈格萨尔〉中的生态意蕴探析》[94],万莲姣、王琼的《女性与生态伦理:唇齿相依——以〈格萨尔王传·姜岭大战〉中女性群像为个案分析》[9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2004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
下一条: ·[尹虎彬]2005年度史诗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虞佳芯]瑞安龙舟竞渡的变迁研究·[叶婷婷]温州市永嘉县高额嫁妆与家庭结构关系研究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