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尹虎彬]口头文学研究的十个误区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0 | 点击数:21976
 

  四,像荷马那样的口头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可以拿起笔来写诗。


  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推想荷马那样的口头诗人也具有写的本领。人类具有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这已经成为文化史、认识论和美学的课题。关于现代无文字社会的口头传统,已经由人类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材料。口述思维模式被学者称为是“前逻辑的”、人类“诗性智慧”。散文叙事与哲学的产生相伴,被认为是文字的产物,也是复杂思维得以表达的媒介。但是,在研究现代社会的口头史诗艺人时,问题不会那么简单,不能认为他们的演唱艺术,就是原始的口头文化的遗留物。人们的读写能力和口述能力至今仍被认为是两种能力。因此,口头创作和利用书面语言进行创作就显现出许多差别,再加上口头文学的语境、它的集团共享性、高度依赖传统等特点,都使我们在研究包括口传史诗在内的其他口头文学样式时,要从传统内部出发,重视口头传统的特点,克服文人文学给予我们的许多先验的教条。

  从书写角度来研究荷马这样的歌手,人们会错误地认为歌手是可以写歌的;可是写作对于歌手来说是一个过慢的过程。特殊的过慢的语速会妨碍演说者的思想表达,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把一支笔放在荷马身上,人们很容易把他归入劣等诗人之列。”荷马的时代是否有文字、是否有书面传统,这与荷马作为口头诗人的结论是不相干的。洛德强调说,他研究的荷马是这样的口头诗人,荷马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书面的东西,但是数量并不多。在荷马的时代,口头诗人就是创造性的艺术家。人们很难想象,一位口头诗人会很快地成为像庞德、艾略特那样的诗人,书面诗人的创作参考了世界文学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东西,这对口头传统诗人是不可能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苦思冥想也只有书面诗人才有。在强调个性和独创性的现代艺术中,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把自己的一些观念加到口头传统歌手的身上。可是,史诗歌手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从别人那里学会这支歌的,我唱的和他一样。”从口头诗学关于文本性的探讨中,我们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上了:传统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凌驾于传统之上的作者?怎样以荷马的时代来看荷马?

  人类的交流方式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古代口耳传承到纸笔传书,从印刷术出现到现代报业的出现,从电话、电报到今天的电子传媒时代,人类交流的速度、频度、广度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接触越来越密切,空间变小了,时间延长了。电子技术使得图像的重要性大于声音,使人们以有声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愈加淡漠。但是口头性是语言的第一特性。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语言,能产生书面文献的也只有106种。人类有5万年历史,而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符号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的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大概出现在公元前1400年。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语言的潜能。它使一种书写符号具备超方言的力量。中国学界以往并较少关注口头传统研究,这一方面是因为汉字和史官文化早熟,历史思维发达。又由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表达严重脱节(有声语言和文字表达系统错位),汉语言文脱节现象出现很早,摆脱了地方大、方言杂的局限,周代就利用史官组织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超方言的书面语。儒家典籍可以依赖字传而不易被篡改。悠久的文字文化使汉文化较少重视下层的或其他民族的口头传统。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特点决定的。12西方到柏拉图时代(前427年-前347年)出现了巨大变化。自从公元前720年-前700年希腊字母体文字创制以来,已经有几个世纪的书写的历史了。这时人们对知识的储存逐渐摆脱了依靠口诵韵语,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柏拉图之所以欲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是因为他厌恶荷马史诗中的口述性的思维。口述传统以神话和史诗为内容,其思维特点是诗性智慧。以事实为中心的、分析的思维结构反映了文字意识的特点。对原始口头文化的现代发现,始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自此人们开始对口述、半口述以及源于口述的文化予以重视。196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和古典学家开始讨论口述与书写的大分野(the Great Divide)问题。 麦克鲁南(Marshall McLuhan)、杰克·古迪(Jack Goody )、哈弗洛克(Eric Havelock)纷纷著书立说。13 后来瓦尔特·翁(Walter J. Ong )总结了口述思维的特点,认为它是依靠记忆的、情境的、移情的、聚合的和保守的;而书写思维的特点是分析的、抽象的、创造性的。他认为,科学、哲学和文字交流要求口头交流所不具备的那种去除背景化。因此,没有文字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法律、科学和经济。14

  既然口传史诗是一些说唱艺人演述的,我们就要在口头表演中去研究史诗的奥秘,单纯地从文本阅读来研究史诗势必会抹杀艺人的天才。另一方面,既然承认口头演述也是人类长期养成的一种能力,就不要认为这种能力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场合都可以轻易获得的。下面的现象就说明,我们对口头传统的认识还是有很多盲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尹虎彬]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
下一条: ·[蔡大成]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
   相关链接
·[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喻颖 林毅红]新时代湖北汉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