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吕微]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
——以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为理论支点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3 | 点击数:27640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文化间、主体间的相互解释、相互理解都是先于经验地发生在纯粹的观念世界中的事情,而与经验世界没有直接的、实质的语境关联。只有在先于经验的即先天的纯粹观念世界中达成文化间、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阐释,异文化先天的自我陈述才可能后天地、有效地运用到本文化的具体语境中。因为,对于本文化来说,任何源于异文化的观念都具有先天的性质,都与本文化的现实生活没有经验的规定关系。如果在没有先验反思的情况下强行使用异文化的先天观念命名、规定本文化的现实生活,就必然会出现汪晖所描述的文化间、主体间不平等的言语支配现象。这就是说,尽管在纯粹观念世界中,文化间、主体间可以经过相互阐释而达成相互理解,却不一定就能够在本文化中直接地、经验地发现异文化的“基本相似物”,因为,源于异文化的先天概念这时还只是作为一个消极性、否定性的对照视角而存在。
这样,下一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可能理解和解释那个消极性、否定性的对照性视角?而索绪尔的语言学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进一步思考的例证。 
“语言和言语”的例证
索绪尔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组概念就是法语的langage(语言-言语)、langue(语言)和parole(言语),如何将这三个法语的学术概念翻译成汉语的学科术语,七八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学者。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是一门以“语言一般”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语言学不以特定的民族语言和文化性语言为对象,语言学研究的是超越各种民族语言、文化性语言的语言学普遍规则。但是,即使这样一门以研究“语言一般”为己任的“普通语言学”,却要借助特殊的民族语言、文化性语言来表述其普遍性、必然性概念,《普通语言学》就是用索绪尔的母语法语写作的。
根据索绪尔自己的理论,语言构造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任何语言系统都是任意约定的结果。所谓任意约定,就是指的特定民族、文化共同体对于语言内部价值-意义系统的任意性约定或任意的约定性。正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不同语言系统价值-意义结构的不同的任意约定,才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作为具体价值-意义载体的词汇体系的非绝对通约性(即相对通约性)和不完全对应性。以此,我们在德语、英语和汉语……中找不到与法语langage、langue和parole完全对应的、含义(价值-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就是十分正常的语言学现象。
在1993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第三度教程》(法英对照本)“英译者前言”中,哈里斯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思考,其中就指出了索绪尔不得不用特定民族的文化性语言来表述“语言一般”问题的困境。这似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悖论:你只能用特殊语言理解“语言一般”,但你却无法用特殊语言真正解释“语言一般”;或者说,你只能用特殊语言解释“语言一般”,但你却无法用特殊语言真正理解“语言一般”。在语言一般和特殊语言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理解和解释上的偏差。哈里斯写道:
 
在对语言和不同语言进行理论的有效概括时主要的障碍之一是,讨论这类(普遍性) 问题所使用的术语是深受(特殊)文化约束的。索绪尔对这一点可能没有给以足够的考虑,看来他相信这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元语言问题……(索绪尔)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明,法语中存在的两个词langue和langage体现出来的词汇差别,同确立语言学为一门科学而在理论上必然保留的划分恰好巧合。他进而认为,langue和langage之间的概念空缺几乎完美地被第三个术语parole所弥补。所以,说也奇怪,法语竟然成为20世纪语言学的理想语言,正如它成为18世纪政治的理想语言一样。(第三度教程,2001:XIV) 
 
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的价值-意义具有部分重叠和不完全对应的关系是一个先天的事实,对此一先天的事实,索绪尔不仅承认和肯定,而且据此提出了他那著名的“任意性约定”(或“任意约定性”)的共时性语言学“基本原则”。由于任何民族语言和文化性语言都是根据“任意约定”的语言学基本原则而构成,因此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性的语言之间没有价值-意义完全对应(尽管部分重叠)的词汇——包括索绪尔本人所使用的语言学术语(langage、langue和parole)——就是一个必然而不是偶然。
但是,如果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性的语言系统之间因各自的“任意约定”而没有在价值-意义上可以完全对应的词汇间关系,那么索绪尔使用特定的民族、文化性语言——法语建构其关于“语言一般”的理论大厦是否就会因为该民族和文化共同体内部对于语言价值-意义系统的任意约定而无法奠定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语言学基础呢?具体地说,像法语langage、langue和parole这样的民族性、文化性词汇,第一,能否准确地表达普遍性、必然性的语言学问题?第二,能否被其他民族和文化性语言所准确地翻译并给出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解和解释?这就是哈里斯对索绪尔语言学所提出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关键性质疑。
其实,对于哈里斯的质疑索绪尔早有“精神准备”,索绪尔在讲授《普通语言学教程》时曾认真考虑过哈里斯在多年以后才提出的问题,他讲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下一条: ·[刘晓春]历史/结构——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
   相关链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张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语言能力·[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哈合列孜·赛勒克]哈萨克语-汉语民俗词语翻译·[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兰洁怡]浅谈南宁白话童谣的语言特色、思想内涵与保护传承
·[惠嘉]文本:具有构境能力的语言事件·[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
·[张筠]伟大的“言说”历程·[吴昉]变与不变:传统手工艺的媒材转化与融合
·五种少数民族语言版的4K直播国庆盛典电影问世·[张多]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王丹]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研究
·饮水思源:土著语言和知识·[刘宗迪]丁山的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