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宝、识宝、盗宝
识宝、盗宝和金鸡作为财富的象征,是日本学者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而且日本神话和传说中也有较多的资料可资比较。在日本,鸡被看作是神灵的化身的黄金的精灵,或鸡就是黄金。[22] 在中国,识宝、盗宝和埋金、财富的传说,从唐以来不绝如缕。原因是中国有这种传说的土壤——社会经济的和人文的。有人说,日本的盗宝传说来自中国,[23] 此论也许不无道理。
先谈抢宝传说。
(1)福建武夷山一带流传的《金鸡报晓》说,武夷山七曲琅玕岩上有一山洞,名叫金鸡舍。那里栖息着一只金鸡。金鸡到哪里,哪里就有好收成,人畜兴旺;人们听到金鸡报晓,就起来耕作。财主张富郎得知,就修石梯去抢着金鸡,被摔死在四曲大藏凤半壁的山坡,金鸡逃走了,还常常回来为老百姓报晓,但不在此地过夜了。[24]
(2)甘肃敦煌一带流传的《金鸡引路》说,伙计石老三去阳关做杂货买卖,为人和善,助人为乐,因而亏了本。夜过寿昌古城,在城垣下有金鸡叫,同时眼前出现了一座小镇,繁华热闹。金鸡为他引路,叫他拿金子、拿绸缎回家过年。宋掌柜得知此事后,带领儿子去拣宝,谁知拣回来的却是残砖、断瓦。[25]
(3)江苏苏州传说《金鸡湖》说,苏州葑门外有个金鸡湖,金哥打渔遇上大风浪,被迫泊至一土墩子,忽闻有金鸡叫鸣,但见一金鸡正与一大蜈蚣搏击。金哥持桨将蜈蚣打断,蜈蚣变成了一段段金练。金鸡叫金哥拣些金练而归,湖水才平静下来。财主得知此事之后,告到官府,陷他偷盗。财主与县官复去抢宝,金鸡掀起巨浪,使小船葬身湖底。[26]
这类传说还可以举出:
(4)湖南汨罗传说《金鸡岭》。[27]
(5)浙江洞头列岛传说《石公鸡与竹屿山》。[28]
(6)河北承德传说《鸡冠山上聚宝盆》[29]
以上六则抢宝型金鸡传说,都是以山水名胜为依托,而写私有制下人们的财产观念和人际关系,传说所显示出来的作者的道德评价,是显而易见的,对抢宝的财主总是给以教训和否定,而对平民百姓总是给予同情和帮助。这种是非观念、道德评价是私有制培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传说的主角虽然有可能得到帮助,但却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彻底的帮助;虽然局部上有可能战胜财主,但也只有在幻想中才得到如此大快人心的结果。
再说盗宝传说。如果说抢宝传说过去搜集的材料不多,尤其见诸典籍的不多,那么,盗宝传说则有很久远的传统,见诸近代以来的典籍的也不鲜见。[30] 近几年记录的作品,就更多了。最为典型的一个盗宝传说,是搜集于河北鸡泽县的《金鸡的传说》。相传吴越之战,吴王取胜,越王战败。夫差将勾践流放到晋国,在鸡泽上喂鸡。勾践养鸡,奋发图强,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于年末之日在鸡泽山召集各路神祇集会,将餐余之食喂鸡,得神鸡。勾践得神鸡之助,灭掉吴国,给鸡泽留下先王风水,此地称金鸡宝地。宋金大战中原,宋高宗南迁,鸡泽落入金人之手,金太宗命在此宝地按鸡形建一城池。城为鸡身,城东南有一台,头为鸡头,东西两关为鸡翅,北关为鸡尾,没有南关。落成之后,每年始日金鸡报晓,无鸡的村庄都能听到鸡鸣声。鸡泽城内有一大坑,坑旁树上落一叶,就出一个官。谓之金鸡驭城。早年老山道士治化寻来一双三代人穿过的烂鞋叫“狐鞋”,找到了一顶百岁老人戴过的旧帽叫“狸帽”,到城南去买了一个石磙子。说石磙中有一穴,内盛精水。穿上狐鞋、戴上狸帽,再用精水洗过手,就能入城里取金鸡。盗宝未成。后又用法术破金鸡。他替县太爷的女儿治病得以伐树填坑,建城隍庙压住鸡身,打一眼四方井将鸡钉住,建一座伴窖卡住鸡脖,修大定闸往鸡肛门里灌水。鸡不叫了,官也出的少了。[31]
这些盗宝型传说的共同特点是:当地人不识宝,而是在外面的或南蛮子、或回回、或洋人揭开金鸡的秘密之后,才认识到它是宝物;所有的传说几乎都揭示了持宝人的狡猾的性格,当他发现收宝人(盗宝人)的秘密后先下手为强,把金鸡拿走,或把石头拿走,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狡猾。同时,这些传说反映出商业活动的萌芽以及商品经济的意识对以农为本的意识的冲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9-03-04 11: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