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万建中]中国民间幻想故事中“魔物”话语的文化解读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4975
 

 

[内容提要]中国许多民间幻想故事都有“魔物”意象。魔物的使用不能违背禁令,于是,故事情节往往围绕着如何使用魔物而展开,“禁令→违禁→惩罚”成为这类幻想故事相对固定的结构范式。正角的守禁与反角的违禁以及相应的不同后果,构成了魔物话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同时,违禁或守禁取决于人物的道德品质。魔物话语展示了民众鲜明的道德倾向性。

[关键词]幻想故事;魔物;禁忌;道德
 

本文刊于《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
下一条: ·[万建中]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相关链接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任志强]危险的愉悦:作为“替罪羊”的狐与妓·[万建中]中国民间故事中人与动物关系的禁忌母题
·[常睿]中国传统孕期禁忌习俗及当代遗存·[王琴]“文化”论抑或“食物系统”论?
·[段淑洁]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及其影响下的村落空间叙事·[日]西村真志叶:《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文体特征》
·[李国江]传统社会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及功能·[徐沛仪]从傩舞禁忌看舞傩者的心理
·[木克代斯·哈斯木]塔吉克族特殊婚姻礼俗与禁忌文化·[何泠静]海外苗族原始宗教的展演
·[苟子勤]试论近代以来大同地区的煤窑神信仰·[吴翔之]民俗视野中的女性话语建构——以女性禁忌民俗为例
·[武宇嫦]论亚洲民间宝物故事中的禁忌形态与意义·[杨兰]苗族史诗《亚鲁王》战争禁忌母题研究
·[黄郁惠]缅甸蛇郎故事的历史起源探讨·[陈淑卿]海岱地区史前特殊埋葬方式浅析
·[郭冰庐]马坊牛王会文化共同体民间宗教信仰祀神社事活动田野考察报告·[单辉]从禁忌看少数民族的生态理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