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万建中]先秦饮食仪礼文化初探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7029
 

 

[内容提要]礼,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这个极重礼仪的国度,最重要的要算是饮食之礼了,这是因为最早的礼仪是由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如《礼记·礼运》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是说最原始的礼仪,是从饮食行为开始有。《周易·序卦传》也说过:“物畜然后有礼”。可见,原始的礼仪,是在人们的食物丰富以后,再从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的。

[关键词]先秦;礼仪;饮食
 

本文刊于《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下一条: ·[彭牧]进入“围城”:婚礼“六礼”的文化阐释
   相关链接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影 邬晓东]先秦两汉上巳祓禊习俗的文化变迁与美好愿景
·[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邢宝心]作为一种“过渡礼仪”的青年慢就业现象分析
·[王东 蒋楠]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石岩奇]三扇门:沂蒙地区婚嫁礼仪中的空间过渡与人生通过
·[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刘人瑛]“食”间礼序:人生仪礼中的饮食民俗映射
·[胡小可]“鸡犬升天”:丧葬礼仪与道教升仙传说中的鸡犬并举问题·[何佩雯]礼俗互动视域下清水江流域禳灾礼仪与推进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陈可欣]从灶台到店头
·[白五去]交融与重塑:“走西口”背景下晋蒙饮食文化的互动与演变·[阿盈娜 何彬]西北饮食文化交融研究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
·[王嘉炜 宋昕曌]莆田涵江地区婚俗礼仪及其性文化隐含的调查·[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