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众之学:民俗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万建中]先秦饮食仪礼文化初探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5693
 

 

[内容提要]礼,是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我国这个极重礼仪的国度,最重要的要算是饮食之礼了,这是因为最早的礼仪是由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如《礼记·礼运》所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是说最原始的礼仪,是从饮食行为开始有。《周易·序卦传》也说过:“物畜然后有礼”。可见,原始的礼仪,是在人们的食物丰富以后,再从人们的饮食习惯开始的。

[关键词]先秦;礼仪;饮食
 

本文刊于《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下一条: ·[彭牧]进入“围城”:婚礼“六礼”的文化阐释
   相关链接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郭文钠]广府饮食生活中的意头文化
·[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张隽波]百年革命节日的仪式礼仪变化初探·[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文明
·[夏循礼]民俗饮食的营养功能内涵与文化功能外延·[邵凤丽]礼俗互动视野下祭祖礼仪文化内涵的历史传承
·[刘永发 李庆]人文之汤:洛阳汤文化调查与探究·[金茹雪]开笔礼的当代实践与意义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姜国洪]论黑龙江当代民间文学的饮食民俗
·[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吕树明]论先秦瘟疫神灵的演进轨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2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