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话语研究或话语分析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第四种研究模式的可利用知识资源相当丰富。这些有关话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成为其出发点,也可以成为引导研究者达到各自研究目的的指南针,但不可以成为终点。事实上,第四种研究模式能否取得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从其他领域的理论观点中得出一种“理论感觉”,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机能”(孙歌,2005:6),并将其落实到民俗学或民间文艺学的脉络中去讨论体裁这种特殊的话题。
以上两种研究模式,可谓是国内体裁学研究借此切入未知领域或半未知领域的有效视角。因此,与前两种研究模式相比,它们或许可以使得体裁学研究发挥出更多的潜力。为了保障这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当我们运用后两种研究模式在特定文化语境中讨论体裁时,还有一点是十分关键的,即:要宽容地对待分类。人类学有关分类的最近研究表明,“社会文化环境下运用的分类可以不是单一的、划一的、一致的、集体性的、强制的、整体性的、最终的,甚至也不是系统性的。分类可以是有意识的综合,甚至相互矛盾,个体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或是在同一时刻否认或承认完全不同的分类框架”(拉伯特、奥佛林,2005:32)。既然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讨论体裁,这两种研究模式需要把流通于特定社会的体裁理解为一种不排斥逻辑矛盾的柔韧性较大的组织,而不是根据科学逻辑来创建合理的、无法适应现实的理论假设。否则,即使回到特定文化语境,研究者也大概难以抓住体裁在多样现实中的动态机制。
以上,简述了体裁学研究的四种研究模式。它们不过是将来的体裁学研究可选择的若干草案,而远非全部。尽管如此,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理解一点,即:今后的体裁学研究需要继续反思自己,并在自省的基础上,自觉地建构多元化的研究方式。
(二)体裁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多元化的体裁学研究要想真正成为民俗学或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当然需要在研究对象、概念术语体系等方面被编入到整个学科框架之中。而在此之前,将来重构的体裁学研究本身,首先需要成为带有一定整体性的组成部分。体裁学研究越是需要趋向多元化,这种整体性越是成为关键。一方面,今后的体裁学研究可以把体裁作为中心话题,展现出自由的多元化趋向和自身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要从共同的关怀出发,最终落实到这种关怀之中。
那么,体裁学研究作为民俗学或民间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要回到其中的共同关怀是什么?亦即,多元化的体裁学研究赖以保证整体性的共同追求是什么?在笔者个人看来,那便是促使人们对人类话语多样性的认识。事实上,认识人类话语的多样性,向来都是体裁学研究最根本的努力方向。不用说近年来的口头传统研究,早期研究者建构体裁系统的尝试本来是在多样化的语言现象中建立“反对无知的壁垒”(拉伯特、奥佛林,2005:33)的努力。甚至是寻找普遍性的体裁特征研究,我们从中同样可以看出研究者对这一共同目标的追求。即使有些研究者只满足于体裁之间的二元对立(即通过与体裁B之间的比较给体裁A下定义),从现象的多样性中抽出单个的完整体裁之后并没有将其在整个系统中定位,他们的本意或理想大概也不在于把富有个性的文本概括为抽象的统一体并使之客体化,而在于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认识现实的多样性。
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体裁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把“认识多样性”和“感知差异”混淆在一起。正如日本德国地域文化研究者足立信彦所指出,A和非A这种区分不过是有关差异的知觉,只有我们把非A视为A在不同条件下得以实现的另一种可能性之后,亦即只有我们把二者视为彼此不相同的、个别又属于同类的群体之后,认识多样性才成为可能。体裁分类本来是这种需要极其微妙的平衡的行为,借用足立的话来说,就如“在区分于差异和同一性的绳子上面所进行的走绳表演”(足立信彦,1998:47-49)。偏于哪一方,研究者也难免在主体和客体、多样性和单一性、无序和有序、部分和整体之间进退两难。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体裁都处于中间地位”(方丹,2003:107),成功的体裁学研究也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平衡艺术”(足立信彦,1998:49)。而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多次失衡落地。由此产生的“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散文体”与“韵文体”、“神圣的”与“世俗的”等之间的对立状态乃至敌对关系,尽管在近20年来的研究中有所消解,至今仍在民间文艺学领域留下了痕迹。
体裁学研究需要在个体的差异性与类型概念的统一性之间不断来回,在二者相互交替力量的场所,去思考现实的多样性。假如体裁学研究承担得起“文学的科学”(小林文夫,2003:448)的美誉,并真正能够展开“体裁的高等数学”(バウジンガー,1994:169),那么,这不仅是因为它能够抽象出一种借此可以进行客观区分的本质性特征,也不完全是因为它能够对数量庞大的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而更多的还是因为体裁学研究帮助我们有组织地感知、设计和思考人类多样化的语言现象。笔者认为,体裁学研究在这一点上,可以获得不同于一般分类学的学术价值。由于这种共同追求和价值,体裁学研究在将来的研究范式中,可以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而生存下去。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