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民俗学者萧放:春节的历史演变与民俗传承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7 | 点击数:24770
 

  3.穿新衣与拜年

  以鲜洁的服饰迎年是汉代就有的习俗。北方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

  在民俗社会中新洁衣饰不仅是年节的美饰,同时具有神性意义。新的衣饰是为了祈福除灾。通过旧年阈限之后,人们获得新生。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象征着人们进入新的生命旅程。这种身体的新打扮与门户的新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新年的时间更新意识。

  清晨迎来新年后,接着是贺年、拜年。顺序是先家内,后家外。明代北京元日拜年盛行朝野上下,那时拜年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见面跪拜。如果人们在路上见到亲友也会下车,在路中叩头拜年。另一种拜年是一种虚套的礼仪形式,明朝中期京师有所谓“望门投帖”之俗,一些朝官之间的往来,讲求礼仪形式,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帖。

  旧时拜年强调家族关系,拜年的过程就是家族关系的强化过程。江西东乡横路何氏宗族每年正月初一都要进行团拜。团拜并不仅仅限于一个族院,而是在整个横路何氏宗族中进行。团拜按照宗谱中记录的长幼伦理秩序递进,即晚辈向长辈拜年,小房向大房拜年。辈分顺序不能改变。直到今天乡村城市仍然保持传统拜年庆贺之俗,在山东、河北地方乡村仍有跪拜的习惯。

  4.接财神

  新年来到,也就意味着新财神的降临。财神有许多化身,从民间信仰看,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青龙财神等等。

  从年画与庙宇泥塑中,我们常能见到文财神的形象,是文官打扮,据说他是商朝的比干。比干是位忠臣,他的心被商纣王所挖,但因吃了姜子牙送他的灵丹妙药,存活人间。他在人间广散财宝,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另一位文财神是范蠡。范蠡是经营的高手,三次聚财,三次散财,他致富的天才与重义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拜。

  再看武财神。武神赵公元帅可谓家喻户晓,赵公元帅,名朗,字公明,是一位道教人物。天帝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招财使者、利市仙官都归他管。另一位武财神是关公,关公因其忠义勇武被历代帝王加封各种封号。民间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将关羽奉为忠义的化身,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一些工商组织,将关公视作行业的保护神与财神。

  五路财神信仰,主要在南方流传。所谓五路,就指东西南北中五路。五路神也是行神,即出门五路皆为发财之路。财不自来,必奔走四方而得之。商业贸易依靠交通往来,交通的便利安全,有赖于道路之神即行神的护佑。传统的行神崇拜,在商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演变为财神。在山东和浙江地区还盛行以青龙为财神的风俗。民间青龙财神年画中多为青龙飞绕,青龙财神的两侧是和合二仙。前面是聚宝盆,青龙口中正吞吐着珠宝。

  “迎财神”、“接财神”等是春节重要的祭祀内容,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一至初五,这期间人们相见,开口就是“恭喜发财”,“发财”成为岁首时节最活跃的词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09年02月05日 13:20

上一条: ·[萧放]春节:民族的心结,亲情的驿站
下一条: ·[陈华文]细节变异与地方认同:年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文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