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人民日报专版:当网络牵手春节
  作者:人民日报科教部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6 | 点击数:16839
 

 

网络过年网友说

《人民日报》
(2009年2月5日14版)


  逍遥娱乐派

  半年多没玩网游了,利用春节痛快玩了一场。

  ——网友:大脸 

  网上过年我选择“旅游”,如果想到一个地方,只需敲一下旅游点的名称,各种介绍就接二连三地出现,还可以和当地网友视频聊天,听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岂不乐哉!

  ——网友:雪儿 

  我除了逛网站、听歌,什么都没干。

  ——网友:马甲上的秋千 

  守望亲情派

  今年没能回家过年,但是在BBS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度过了开心的春节。

  ——网友:功夫熊猫 

  参加了网友聚会,活动很成功,让我们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网友:茉莉花香 

  打开自己的信箱,网友拜年的电子贺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使新年过得异常温馨和轻松。

  ——网友:茅茅 

  逃避网络派

  本来在朋友家玩牌,很开心,朋友临时有事,玩不成了,只好跑去上网了……

  ——网友:Futao 

  过节了,我终于可以和网络说再见了!滑雪、打牌、聚会……玩儿得痛快!现在上班啦,我又开始对着电脑发呆了。

  ——网友:Lori 

  我试图过一个没有网络的春节,但是,因为要收一个重要的邮件,失败了。

  ——网友:沮丧的胖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 科教周刊

上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下一条: ·[萧放]春节:民族的心结,亲情的驿站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扎西卓玛]礼物与仪礼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王楠楠]“赛博迎财神”:数字青年微博转发迎财神的考察分析
·[王琨]网络复魅与志怪传统:中式恐怖游戏对“民俗”的再生产·[刘钦泉]赣闽粤边客家宗族的民俗与区域联系网络述论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
·[程萌]网络游戏中民间叙事的传统化实践与文化认同·[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