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作者:马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5 | 点击数:26575
 
 
五、结语与讨论
 
作为口述史视角下的春节习俗研究,本文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作为初步的尝试,显然本文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于春节习俗变迁的研究,尚有待更完善的材料进行补充,材料搜集及研究方向也许可以有如下几个:
一、追踪调查。我们在前文也已经提过,受访者的描述都是以现在为出发点来重构过去,现在的讲述反映的是现在的思考方式。如果要研究心态变迁,尚需要对受访者进行追踪访问,相隔一定的年限,对相同的受访者进行回访,对比其心态是否有所变化,什么原因造成了变化。
二、代际对比。本文的研究对象大多都是年长者,而在他们的叙述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与年轻一辈行为的分化。比如,老人喜欢春节串门叙旧,而年轻人倒宁愿和自己的朋友、同学出去逛公园、看电影等。春节的变迁正是在代际之间尤为明显地发生着变迁。在采访年长者之后,再对年轻一辈进行调查和访谈,将不同代际的心态和认知相对比,应该会碰撞出有价值的洞见。
三、地域图景。本文由于调查精力所限,主要通过发动学生来采集样本,因此无法苛求地域上的联系,只能以十分粗疏的脉络进行梳理。而事实上,如果细致地在某一地做密集的调查,就可以利用更为生动和丰富的资源。而这些受访者又拥有很相似的地域背景,就更能够观察影响其行为变迁的因素和人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在这样一个较为纯化的实践环境中,还可以观察到更细致的变迁动力。
 
作者简介:
马潇(1982  ),女,汉族,河北景县人,中山大学中文系2004级硕士生(应届毕业),现当代文学专业民间文学方向。广东广州,510075
 
注释:
[1] 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述论》,《民俗研究》,2000.3172
[2] (英)约翰•托什:《口述的历史》,雍恢译,罗凤礼校,《史学理论》,1987.480。此文是约翰•托什所著《追踪历史》的第十章全文中译。
[3] 本段关于中国口述史研究情况参考了姚力:《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中国社会科学》,2005.1
[4] 亦译为“同时代性”或“实时性”。
[5] (英)约翰•托什:《口述的历史》,雍恢译,罗凤礼校,《史学理论》,1987.481.
[6] 参见(英)弗雷德里克•C•巴特莱特:《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黎炜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 参见(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 参见(美)保罗•康纳顿著:《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475
[10] 参看(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62412421
[11] (美)马文•哈里斯:《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叶舒宪、户晓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213
[12] 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北京:中华书局,20023月第1版,20041月第2次印刷,2004110
[13] 参见黄景春:《中国新年礼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14] 鞭炮用以营造神圣空间的作用,往往与其它物品如香、纸等共同使用。一个较为有意思的研究可参见(美)C. Fred Blake:《纸钱的符号学研究》,冉凡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94349
[15] 参见Schuman, Howard; Scott, Jacqueline. Generations and Collective Memor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Jun 1989:359-381
[16] (法)恺撒•弗洛雷:《记忆》,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9
[17]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33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 20064期,发表时略有删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总让我们心动
下一条: ·人民日报专版:当网络牵手春节
   相关链接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春节民俗日历·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李渊源]人民公社时期春节习俗变迁研究(1958—1983)
·[李柯]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阈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