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乌丙安]烟花爆竹的文化震撼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6 | 点击数:5492
 


    今年中国首都北京,在久违了的烟花爆竹强烈震撼声中度过了最欢乐、最热烈、平安而又祥和的春节农历大年。人们正在兴高采烈、满怀激情地迈向新春的另一个沸腾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

    此时此刻,最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是:经过十几年的禁放烟花爆竹,一千多万北京居民都曾有过在无声无息中过“大年”、睡大觉的切身体验;如今却在雷暴轰鸣、七彩缤纷的烟花爆竹声像中,欢度了一个大年夜的“交子”良辰,过了一段年味浓重的节期,这种巨大反差的文化心理冲击和感受,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人们肯定有许多是是非非的话题要说;但是,其中能够形成人们共识的话语,我想是说:今年过春节的实践,已经证明,2005年9月9日北京市宣布的“烟花爆竹禁放改限放”的规定,确实是一个顺应民意、体察民情、符合民心的规定;确实是一个尊重中华民族文化深厚根基和优良传统的规定。

    全人类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传统,其根基都十分深厚,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凝聚、发展和创造的悠久文化根脉。经过几千年的代代传承,它早已被锤炼成了一种文化法则,这种法则已经为亿万民众所掌握、所习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臆断和想当然,任何政策的欠妥、失衡或失误,一旦触犯了它、扼制了它,甚至切断了它这条文化根脉,就会违背了民意、伤害了民情、失去了民心,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造成严重的后果,难以挽回。只要回顾一下早已成为历史的当年“文革”,就不难找到类似这样的惨痛教训,至今还令人深深反思。

    众所周知,年节习俗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中,都是最能够牵动全民族人民心灵的文化要素。在中国多民族共享的民俗大节庆中,农历过大年的春节,其年俗是众多节俗之最。两千多年来,每一年周期的年终岁首,举国上下,人们都做着“有钱没钱,回家团圆过大年”的盘算。围绕着敬天祭祖,辞旧迎新,企盼五谷丰登、欢庆国泰民安,都要用一系列民俗要素和它多彩多姿的表现形式加以装点和渲染。毋庸置疑,烟花爆竹正是年俗中的文化要素,在辞旧岁的免灾怯病祝愿中,在迎新春的狂欢喜庆中,烟花爆竹的文化色彩和文化震撼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也是其它任何东西无法代替的。过去的禁放规定,在民俗文化情结上几乎等于压抑了人们的良好祝愿,伤害了人们的欢庆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人们欢度年节的权利。前不久,在有关禁放和限放的争论中,媒体报道里有一种提法说:“鞭炮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这话当然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种文化情结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血肉相连;但是我还是要问一个为什么?请问:为什么有的时候、有的人一定要想尽办法“抹去”这种民族文化情节呢?为什么要找到许多不是理由的理由想把燃放鞭炮这个传承了两千年的民俗文化要素全面禁止了呢?到底是想抹怎么也“抹不去”,还是根本就“不该抹去”?这是今天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如今,让百姓们高兴的是,鞭炮解禁限放了,政府把燃放烟花爆竹的文化权益还给了百姓,把燃放烟花爆竹的文化要素还给了年俗,为此,政府还要做出大量的有效工作,保证人民过好春节。北京今年过春节实践已经证明:这,才是负责任的政府,有所作为的政府;也只有这样,才会实施真正顺应民心的以人为本的卓有实效的政令。

    可以预见,由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而产生的有突破性的积极效应,将会对保护我国重大年节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及对于全面建设中国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推进作用。


(本文原载2006年2月9日《人民日报》第9版)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2009-01-26 07:31:09

上一条: ·[张志春]节前话春联
下一条: ·[安德明]说“年味儿”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