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现代村落拜年活动的开展状况
现代中国的许多村落还大致保留着春节拜年的古风。在河北省景县黄庄,拜年是为村民最为看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年俗,而且拜年的形式比较完整地保持着古老的面貌。
黄庄拜年的时间:从正月初一凌晨开始,到正月初十结束,个别因亲戚多而在初十前“走不过来”的也延长到十五以前。初一在村落内部拜年,初二以后到别的村子拜年。所以可以按阶段把黄庄的拜年活动分为两部分。
(一)正月初一村落内部宗亲、村民之间的拜年
黄庄的过年是从大年三十的早晨正式开始的。年三十早晨和中午的年饭是炖菜,用白菜、粉条、粉皮、豆腐、猪肉做成,饭前少量地放鞭炮。下午一家人聚拢在一起包饺子,要包出除夕和初一早晨两顿饭的饺子。晚上到祖坟请神、大放鞭炮、吃饺子。请来祖神后家里的氛围变得庄重,大人会叮嘱孩子不得说不吉利的话。但是年三十是不拜年的,没人在初一凌晨放鞭炮之前说拜年话,所以这里也不会有“拜早年”的说法。
尽管年三十晚上要团聚、“熬福”,睡得很晚,但是初一早晨必须早早起来。这天早起表示过日子“心盛”,预示着一年勤快,能得好收成。这天谁家的鞭炮响得早要被别人钦佩,响得晚要被人笑话邋遢。为了让鞭炮声响得早一点,各户在睡觉前就在堂屋的大锅里加好煮饺子的水,在灶膛前准备好劈柴,有的人家在睡前把灶堂里的木柴点着,让它自己慢慢烧着,几个小时后起床时锅里的水是热的。第二天凌晨要家里的一个男子先起床烧火。此地的男人平时是绝不做饭的。妇女要烧一年的饭,但初一早晨她可以休息一次作为补偿,一定要家里的男人先起床烧火。如果主妇先醒来,她也要把酣睡中的丈夫唤醒,让他先起床,等烧着了火自己才起来,这天她是有特权的。男人们这天也比较自觉,总会有一个男性——或者是当父亲的,或者是已懂事的儿子——首先在黑夜里睡眼惺忪地起来烧火。凌晨四点半左右,村里开始有鞭炮声,这表示已经有人家吃饺子了。从此鞭炮声便陆续响个不停,想赖在炕上不起也睡不着了。一般人家在五点多起床。六点以后还没挪出被窝的是极个别的人家,一般是“打光棍”、没有子女、过日子不心盛的老人。
水烧开,妇女往锅里下饺子时,男人们在院里放起鞭炮。初一早饭的鞭炮是过年期间放得最多的。一定要放一挂长长的火鞭。还放一二十个二踢脚。饺子端上桌,老人在炕上坐好,晚辈们开始逐次在堂屋祖灵前拜年。祖灵的神像是一幅上有三进宅院的布质画,两边挂着的布质条幅上写着对联,如“祖宗功德传百世,子孙基业福寿昌”。祖灵前是供桌,桌上摆着鱼、肉、饺子等供品,还有一个盛满谷子的器皿里插着烟雾缭绕的香。供桌前打扫得很干净,以方便晚辈在这里磕头拜年。不少人家在这里放上一块席子或布垫,不让拜年者的膝盖沾土。也有一些人家认为这样做好像是准备好让别人磕头的,不太客气,就不铺东西,等别人磕头时他们会客气一下:“别拜了,有这个话就行了。”通常五六十岁以下的长辈会赶忙拦住要磕头的人。有的拜年者见人阻拦,就不磕头了;有实在的在别人的阻拦下也一定要磕,磕完了说着:“嗨,一年一个!”而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会倚老卖老,并不阻拦晚辈磕头,甚至径直说:“磕吧!”但是谦让只是对血缘关系比较疏远的晚辈族人或者一般村民,而对自己的儿孙或侄儿侄孙就完全不用谦让了。后者对自己的亲近长辈磕头是完完整整、实实在在的,一点马虎不得。可以哥儿几个一起在祖灵前磕头,也可以按排行分头磕。先儿子儿媳磕,再女儿磕。但顺序并不严格,只要磕过就行,家里每个晚辈都要给每个长辈磕一遍。只有女儿可磕可不磕。这可以看作是对未出嫁的女儿的娇宠,也是因为传统上以为女儿最终是要出嫁的,她不是严格的本族传人。磕头前一定要大声喊叫拜年的对象,如“爸爸,拜年了!”“娘,拜年了!”爸妈分别在里屋喊:“磕吧!”拜年者就向着祖灵磕头:男子拱手作揖,双腿跪下,再两手撑地,头俯下去,将触地而止;女子在喊叫以后,两手握住,在腹前右方贴身振一振,两腿跪下,身子前俯,头向下点一点,就算磕头了。女子拜年两手并不撑地,头也离地较远,看起来动作幅度较小,姿势轻柔。媳妇可随丈夫一起拜,也可以单独拜,也可以几个媳妇一起拜,但无论怎样,必须要给爷奶公婆拜的。称呼上也不能马虎,对公婆一定要响亮地喊“爸爸”“娘”,而平时她很少这样实实在在地称呼。如果晚辈忘了拜年就坐到饭桌前了,别人就会提醒他,并笑话他:“光吃饺子不拜年——装傻。”小儿也要拜年,他可以在祖灵前拜,也可以在炕上对着长辈拜,拜完了长辈要给压岁钱。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黄涛的博客 2008-12-07 22:24: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