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年夜饭,回家吃
——三联版《春节》书摘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7280
 
传统北京人的年夜饭中必定有荸荠,谐音“必齐”,就是说家人一定要齐整。年饭菜肴求吉的象征意义在很早就有了,记得汉朝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说到,秦朝人过年一定要吃兔子的膑骨,谁吃到了,谁就在下年可免膑刑之灾。大家知道秦朝是一个酷刑的时代,砍脚的膑刑时常发生,人们为了避免灾祸,就在年节中以吃兔子的膑骨为幸运。当然这是一种传说,过年吃兔膑可能有更原始的隐秘的求吉意义。有的地方年夜饭禁吃鸡肉,“鸡”谐音“饥”,说这时吃鸡,来年就会闹饥荒。
年夜饭中酒肉自然是基本的饮食内容。“相聚酣饮”是人们过年的场景,古代人的年酒必定在冬季酿好,称为为腊酒。还有特制的保健避邪的药酒,汉代称为椒柏酒,唐人称为屠苏酒。古代过年饮酒,有特别的方式,就是饮酒从小的开始,说小孩又该长一岁了,值得庆贺。老年人失岁,所以不贺。我们看小孩过年欢天喜地,是有它的道理的。年肉也是冬至之后腌制的腊肉,祭过祖先、社庙后的猪头,是年饭的主食肉品。传统社会的杀猪过年,就是为了人神的共享。
年夜饭当然有南北的地域差异,南方除了菜肴外,要吃糍粑或年糕。北方一般吃饺子,称“更岁饺子”。除夕包水饺,称为“煮饽饽”,宝坻乡下民谣云:“夏令去,秋季过,年节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妇费张罗。”街市人除夕辞岁后就休息,五更起来,祀神烧纸,吃水饺。乡村人则终夜不睡,五更烧纸,吃了煮饽饽便睡,说这样就会一年安饱。(《乡言解颐》)
年夜饭的时间,一般在除夕的晚上,但也有例外,如湖北地方年夜饭不一定在晚上吃,有的还在早上吃团年饭。鄂东黄冈人大都如此,笔者幼时经常清早起来吃年饭,现在返乡过年,还常在梦中,就听到人家早上吃团年饭的鞭炮声。鄂西竹山曾经有相当多的鄂东黄州府移民,他们保持本乡吃年饭的习惯,当地俗传:“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说的就是这一情形。在湖北等地除夕一般要做好几天的饭食,称为“宿岁饭”、“压甑饭”,或“隔年陈”,表示粮食富裕,新陈相续。苏州人也作隔年饭,煮饭时盛新竹箩中,放红桔、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并在上面插松柏枝,陈列中堂,到新年时蒸食,“取有余粮之意,名曰年饭”。
与传统年夜饭强调吉祥寓意与精神伦理享受不同,近年一些地方年夜饭有许多新奇的名堂,有所谓乞丐年夜饭,有钱人掏腰包,请街头乞丐到餐厅聚餐,以示爱心。其实民间俗话说得好“叫花子也有三天年”,乞丐也大都回家过年了,这样的请吃,其实请客主人是别有想法的。还有天价年夜饭,十万、八万一桌,都是有钱的烧包,或者公款的浪费。对于年节生活毫无意义,只能是对年夜饭本义的背离。
在台湾人们的年夜饭必须在家里吃,即使那些实在没有精力准备的大忙人,他们不得已在餐馆订餐,也得让店家将饭菜送到府上,在家享用。日本年菜可能从市场上买回来,但岁末年夜饭一定在家吃。
 
萧放著:《春节》,三联书店,20091月版;全书10万字,插图60帧;定价:36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下一条: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过春节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