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1-24 | 点击数:29494
 
三、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文化特性
 
中国年节通过仪式是中国人时间观念与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人们对岁末年初这段时间有着空前的关注程度。在整个年节通过仪式中,有着明显的三段结构,如果将过年看作是一个阈限仪式((liminaires)阶段,那么在阈限前有分隔仪式((rites de séparation),标志性的分隔仪式是驱傩、扫尘等,将它与旧年分开;在阈限后有聚合仪式(rites d’agrégation),人们以鞭炮声响、装饰的门户与新的容颜迎接新的时间。在新旧交替的阈限阶段,中国人将这段时间又分成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之前的乱岁阶段与除夕到新年阶段。在腊月二十三至除夕阶段,人们以神灵归天,鬼邪驱走,时空净化为保证,人们自由处理日常不能随便进行的事情,比如嫁娶等。人们以此百无禁忌自由时间来补救日常时间生活禁忌的不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意识与时间策略。除夕与新年交接阶段是阈限中的阈限,[23]从关门团年到开门爆竹迎年,其时间过渡性质更为急促与典型,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家庭团聚,灯火通明,彻夜守岁。五更鸡鸣,新旧时间的转换就在子夜一瞬间完成。在阈限的关节点上,人们以家族共同体为聚合单位,在同一物理空间中共同度过。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特性:
() 人与自然共同经历通过仪式
中国岁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人与自然时序的对应,不逆天时,顺时而动,是中国人基本的时间态度。四季时间是一个生命机体,有生、长、衰、亡四种不同性质,当然四季时间会循环转化。在季冬时节,时间进入衰亡阶段,自然万物也处在衰老时期,人的生命也经历考验。时间能否走上正常循环阶段,人与自然能否平安经历冬春的过渡,具体到旧岁与新春的过渡,不能把握。因此人们发明了种种击鼓呼噪,驱邪逐疫的活动,以发阴阳之气,人的精神经历此番振动,自然会进入新的健康状态。自然万物也经历通过仪式,人们在过年时不仅将身边的生活设施封闭,如水井、磨盘、门户等,迎接新神的开启,同时也用系列的跳、鼓、呼等大动作闹醒冬眠的大地万物,所谓腊鼓鸣,春草生”[6](P116)。在年节过渡仪式之后,人与万物同时获得新的性质。
(二)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
岁末年初的时间过渡与转折阶段,在传统社会人们的时间意识中,是一个旧死新生的危机阶段,人们要想平安度过,就必须在采取特别的方式。在以家族为基本组织的中国社会,家族是人们最可依靠的共同体,依靠家族力量应对过渡时间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人们首选的方式。在年节期间,全家人无论远近一律回家团聚,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只有回家同祖先与亲人一起过年,人们才可能获得精神依靠。在关门团年时家庭老幼互相关爱,晚辈称觞上寿,给长辈祈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压岁钱,古称压祟钱,就是要压制邪祟,帮助晚辈安全度岁。在这样的过渡性的特殊时刻,家人的团聚使家庭伦理情感得以升华。度过阈限之后,首先祭神,然后就是家族内部的拜年庆贺,过渡仪式中生成的家庭内聚精神力量,足以维系这一家族延续与发展。
(三)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世俗与神圣没有截然分界,二者经常被有意无意地混淆。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神圣与世俗关系密切。人们常常以人来模拟神灵,以人间的世俗思想来想象神灵世界,以人间世界的交际方式与神灵发生交通。我们看分隔仪式中的驱傩行为,所有的神鬼,都有人来扮演,面具角色与面具背后的人常常处在若即若离状态,非神非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世俗与神圣交融的关系。当传统驱傩仪式在后代演变成傩戏的时候,其神圣性意义明显减弱。但其早先的驱邪意义并没有丧失,人们将他们看作是年节必须有的驱邪求吉的民俗。扫尘,同样是一个包含民俗理性的年终卫生节目,但人们扫尘不仅是为了卫生清洁,人们同样有求吉驱邪的动机。身体的沐浴,从传统心理看,它主要具有个体的年节洗礼的意义,民间俗语洗疚疾洗旧疾都有祝福意味。在年节阈限中,人们送走天神及其他神灵,驱走鬼邪,接回祖先,同亡故的祖先一道过年,在既非日常,又非神圣的特殊时间中,人们生活在世俗与神圣交融的情境之中。新年降临,人们以迎神的方式重新回到日常秩序状态。
从年节过渡仪式看,愈是早期社会,其仪式象征意义愈强,愈到后代,仪式意义愈弱。但过渡的阶段永远存在,过渡时期的不确定性也不会消失,只是我们应充分注意一些民俗象征符号的替代意义,比如一些食品、饰物及语言、行为、禁忌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教授: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
下一条: ·[萧放]年夜饭,回家吃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