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
当人们完成一系列分隔仪式之后,就进入到年节时间阈限中。年节阈限的起点可以从腊月初八算起,到正月十五或二月二结束。但从民俗情况看,真正进入过年阶段是在腊月二十三以后,以送走灶神为起点,直到正月初三或初五。在过年的阈限中,人们不礼拜除祖先之外的任何神灵。人们可以百无禁忌的进行婚娶活动,称为“趁乱岁”。但临近除日又有诸多人事禁忌活动,比如不许说不吉利的话,贴上春联后不许讨债,以竹筛封住井口,关门团年等。阈限是不确定的状态,充满着诸种可能的变数,人们心生恐惧,同时对未来又充满期盼,阈限又是新生的基础。
在对居室进行时空净化之后,人们将居所与外界隔离起来。内外空间分隔关键点在大门,汉晋时人们在门上装饰桃人,挂苇索,画一只老虎在门上,以此抵挡鬼邪的入侵。桃人是最早的门神,名神荼、郁垒,是两位能捉鬼的兄弟,他们以苇索缚鬼,然后送给老虎吃,于是人们“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也,冀以卫凶也。”[17]南朝在门口贴鸡画,悬苇索,插桃符,“百鬼畏之”[6](P26)。唐宋开始在桃符上书写文字,驱吉求祥。明代流行以纸质的门神、春联,从桃符到春联其保卫家户的封门意义,一直存在。过年期间,井水也受到特别对待,人们在除夕祭祀井泉童子,用竹筛掩于井阑上,谓之封井,直到新年三日或五日内不汲水。所有的封门、封井等民俗措施,目的就是保证阈限期内的平静与安全。
阈限期内,除夕至新年凌晨是重要阶段,以除夕关门团年为起点,以新年开门终点,可以说是阈限中的阈限。在这一阈限内,人们只与自己的祖先神灵及家人团聚交流,家庭是人们在旧岁与新年交接过渡中所依赖的最安全的空间。人们以关门全家通宵守岁的形式,送旧迎新。守岁期间,重要节物是压岁钱。家长给小辈压岁钱,以帮助他们安全度岁。其实在古代过年守岁中,主要是给老人祈寿,人们担心老人在新旧时间过渡中遇到困难。宋朝就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之说。守岁在北方称为“熬年”,大概就是考验生命力的一种岁时意识。
(三)迎新仪式
辞旧迎新是年节通过仪式的主题,除夕夜是旧年的最后时段,人们依傍“岁火”,迎接新年,新年凌晨是重要的时间点,鸡是古人司晨之钟,“俗说,鸡鸣将旦”,人们以鸡鸣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正月初一的鸡鸣尤有意义,它召唤着新年的到来。汉人说:“鸡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辩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所以汉代在新年到来之际,以鸡祭门户[27](P659)。南朝因为佛教禁止杀生的影响,改在门上画鸡。后人在年画中以大鸡象征“新春大吉”,就根源于此。鸡鸣标志着新年来到,人们在新年来临时要举行一系列迎新仪式:
1. 爆竹迎年,接神祭祀
人们通宵守岁,等待鸡鸣,一旦雄鸡报晓,人们起身迎年。迎年的第一件事是爆竹迎年、接神祭祀,结束岁末人与诸神隔离的日子。新年早起,燃放爆竹,开门迎年。人们摆起香案、供品接神。“进酒降神”[22](P1)。这种在汉代就有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山东蓬莱“元旦五更设燎,陈盘案,祭赛天地,礼百神,祀先祖。灶前具香灯,谓之‘接灶’。放火炮迓岁。”[18]天地、百神、祖先一体礼拜,灶神受到特殊对待。江苏震泽镇迎年接神有固定的次序,“元旦,主人晨起,爆竹。洁衣冠拜天,俗谓之‘接天’;次拜灶,谓之‘接灶’;次拜祠堂及先人画像。”[19]新年人们迎回诸神,诸神的降临意味着年度时间重归人神共处的日常世界。
2. 祭拜祖先
年节期间祖先与家人同在,但在新年降临时要特别祭拜。元正之日,汉代人们一家大小“洁祀祖迩”,然后,全家列坐于先祖牌位前,庆贺新年[22](P1)。六朝人元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6](P18)显然也是在先祖之前,进行贺年仪式。唐宋时期,新年重视家人朋友君臣上下的拜贺,对祖先的祭拜有所淡薄。但祭祀祖先活动没有停止,唐朝官员有家庙,元日、冬至是两个重要祭祀时间。宋朝守礼的士大夫家也有家祭。明清以后,由于宗法观念的兴起,祭拜祖先重新成为新年仪式的重要环节。明朝帝都北京,人们晨起,拜天地神灵之后,就是拜祖先。“各家祖先,俱用三牲熟食,货草纸细剪者为阡张,供其前,俟三日后焚而撤之。”[28](P190)清代苏州元旦“比户悬挂祖先画像,具香蜡茶果粉丸糍糕,肃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收者。”[20](P5)直到当代祭祀祖先仍为民间新年的传统项目。以河北邯郸拜祖为例,邯郸拜祖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家庙,家庙中有各代祖宗牌位,家长率子孙焚香磕头。二是没有家庙,有祖宗轴子(即画像),挂起祖宗轴子,家人叩拜。三是没有家庙与祖宗画像的,就写出祖宗牌位,家人祭拜。不在家中祭拜的,早起一定要上坟给祖宗拜年[26](P154-155)。总之新年祭拜祖先,必不可少。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