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灶神:形象·传说·祭祀
——三联版《春节》书摘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14537
 
小镜头:傍晚时分,当炊烟袅袅升起、饺子的香气溢满小院的时候,“辞灶”的仪式也就正式开始了。就在平日里做饭的堂屋里灶台下,刚出锅的饺子盛三碗,摆在供奉专用的小桌子(叫做“传盘”)上;燃上三炷高香;(图3-12 饺子)已经吃饱喝足的灶王爷小神马背着六个口袋等在旁边。家里很安静,小孩子被命令不许“胡乱”讲话,爸爸把纸和马点着,等它烧完的时候,灶王爷也就被送上天了(图3-13 送灶的纸钱,图3-14-1,2,3高密烧纸送灶)。他这一走通常要到过年那一天才回来。(管谨严《回家过年》)
对于不吃请的灶神,人们也有预防的办法。据说灶神平时要记人间过错,屋尘是他的记事本,为了去掉灶神的备忘录,人们在祀灶这天同时“家皆扫屋尘”。扫尘本来是为了干干净净过大年,民间却将它与祀灶活动串连起来,赋予它以民俗意义,民间信仰就是这样服务着民众生活。
后世灶神信仰不仅复合了星神崇拜的内容,还将古代岁末行傩驱疫的时季仪式归并到了灶仪中。“乡傩礼失求诸野,小鬼应犹畏灶君。”(元朝方回《岁除次韵全君玉有怀》)元明以后,人们称腊月的驱傩为“跳(音条)灶王”或“调灶王”。每到岁末贫者和乞丐三五成群,扮成钟馗、灶神到人家乞讨,这种假面驱傩、登门“逐疫”的仪式是古代腊日的主要活动。清代江苏地方的“跳灶王”,从腊月朔日起,至二十四日止(顾雪亭《土风录》)。通过祀灶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正神送上天,恶鬼驱出门”的目的,实现日常时空的净化。(图3-14-4 定福灶君)
年前的去旧是为了迎新,在旧已去、新未到的休废日期间,即灶神等上天换岗的那段日子,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民间有“乱岁”之说。在“乱岁”的日子里,人间无神管辖,人们办事可以自由选择时日,尤其是婚嫁大事,吴地将这段时间操办婚事的,称为“趁乱岁”。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由灶神信仰的种种情形,我们不难明了传统中国民众处理问题的一般方式,他们对待管制者并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抓住他们的弱点,采取种种手法对其作适宜的控制与利用。民众信仰既功利实用,又符合生活逻辑,虽然有时显得滑稽,但不免令人警醒。
萧放著:《春节》,三联书店,20091月版;全书10万字,插图60帧;定价:36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拜年
下一条: ·[萧放]春节:贴春联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
·[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潘超青]“猴马”形象组合的民俗渊源与艺术转换·[刘阳]“文”与“艺”:兔儿神形象的地方生产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甘德志]张果老“蝙蝠原形”考·[董秀团]白族大本曲中的反常规女性形象
·[丁本恩]西王母本义及其形象、信仰变迁考·[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曹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媒人形象分析
·[安可然]挣扎的民“声”:《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孝形象辨析·[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