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沂蒙社火
作者:蓝色高地
拍摄地点:沂蒙山区诸葛镇大峪村
描述:当城市里的高楼、立交和时尚打扮成一种文化走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降临到我们身上却成了一种浮华,一种矫情,所以我们总要逃离,摄影是最好的借口。
冬季的村庄几乎是没有颜色的,还好有人有原汁原味的喜庆。这里的人将城里“文化人”镶在框子里做饰品用的杨家埠年画直接贴在了大门和土墙上,并在所有的门框上方悬贴一些花花绿绿的,叫做“萝卜钱儿”的有各种图案的剪纸,火红喜庆的春联更是家家都贴。于是,一个个村庄便鲜活了起来。
正月初五,我们来到了沂蒙山区的诸葛镇大峪村。
听说要祭火神,才上午九点,村头便聚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们。几个老太太正忙着设置祭拜香案,点起了香火。在一个小院落里,我们见到了一些脸上刚刚勾上油彩的人,仔细看去,那走笔却是十分粗糙,然而不论画的还是被描画的都是一脸的虔诚、不容亵渎的神情。几个小娃娃被描成猴脸,便象猴子一样窜跳起来,见我们这群手持“长枪短炮”的人进来,就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看这看那,问长问短,看我们举起相机就十分配合的摆着猴像,抓耳挠腮起来。
据一位老人介绍,这个村的祭火神活动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打他小时候都清晰地记得。这个老人的儿子在村里当支书,所以有村委的支持,祭火神活动便搞的有板有眼地更加热闹。
庭院里渐渐聚起了很多人,大家兴高采烈却又耐心的等待着,似乎那些正在打扮的是正当红的大腕,尽管他们知道将要看到的景像跟往年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些被各种象征性的脸谱覆盖下的平日相熟的面孔会给他们一种感觉,在突然间会迸出了无限魅力。
“咣!”一声锣响,伴随着集结号的响起,等待了几个小时的人们簇拥着踩着高跷的诸“神灵”们沿着狭窄的村路向广场挤去。队伍的前面人们不断的点燃鞭炮,甩动着,小丑们推着独轮车左冲右撞,孙大圣、猪悟能等则挥动着兵器在唐三藏身边上窜下跳。人们尖叫着,哄笑着,掺杂着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
也许这样一年年的重复迟早会让这里的人们厌倦这种宗教仪式般的活动,也许这里的人们已开始喜欢听听不懂歌词的歌曲和看越穿越少的舞蹈,但我们只是希望当我们今天见到的东西被覆盖的时候,我们这些拿着“长枪短跑”的家伙能拿出足够的影像,证明给将来的世界:这里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化。
专家评语:
这组以社火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有很强的现场感。图片细腻,场面真实而生动。文字说明也描述了作者的亲身感受。作为普通旅游者拍摄的或同仁沙龙之间交流的图片应该是非常好的了。但如果要求高一些,作为一组介绍传统民俗的图文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你没有深入的采访,没有对资料的研究,通过一组图片,你想告诉读者什么呢。对以此类民俗活动的拍摄,其实也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因为大家各自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思维基础。有人喜欢拍摄人物细节,有人重视场面,比如从照片角度上,可以突出人物年龄上、身份上、表情上;可以从描绘整个社火过程;或找个参与社火的当地老人聊聊,了解了解这个民俗的传统,来历,现状、甚至有关传说,再与文字结合,小题大做,完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记录。有了这样的深入,拍摄会更有乐趣,记录会更有价值。
文章来源:抓客网2008-11-2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