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17 | 点击数:29484
 

 

 

农历十二月初八名为腊八节。腊八节是年节的前奏曲。华北歌谣唱得好:“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了就意味着进入年节阶段。腊八这天人们要吃应节令的腊八粥,腊八粥因此又有“报信儿的腊八粥”之说。报的啥信儿,报年到了的信。为什么选择腊八作为年节的起点,腊八粥怎么又成了腊八的节令食品,细究起来,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容我细细道来:
 
腊日祭祀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神灵信仰浓郁的上古社会,人们认为人类的生存来源于自然神灵的恩赐,因此在年度周期更替之际,要举行盛大的神灵祭祀仪式。以前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季节神灵祭祀活动,而在年终要举行总结性的祭祀,总结性的大型祭祀就确定在腊日,也就是岁末的几天举行。人们在腊日这天陈上祭品,祭祀上天与自然万物之神,同时也要祭祀祖先。腊日在上古相当于后来中国人的大年。
腊日,在汉代是与正旦齐名的盛大节日,汉人常“正腊”并称。古代腊节的声势甚至超过新正。腊节起源于上古的岁终大祭,它是蜡、腊两种祭祀古仪的融合。蜡祭是上古年终的诸神的总祭,《礼记·郊特牲》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祭祝词为:“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蔡邕《独断》卷之上),人们在岁末期待着来年自然万物的秩序与农事的丰收。据《风俗通义》记载,这岁终祭礼在三代有不同的名称,“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夏商的情形因为材料缺乏,难以知晓。周代因为有先秦礼书的记载,我们得以感受到蜡祭的盛况,伴随着盛大的蜡祭仪式的是民众的娱乐狂欢。《周礼·春官》:“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子贡观蜡,说:“一国之人皆若狂。”(《礼记·杂记下》)腊是周朝后期开始的年终祭祀宗族祖先、门户居室的专祭,以猎获的禽兽为祭品。腊祭之礼是一年中隆重的神灵献祭仪式之一,它与春社一道构成年度祭祀周期。腊祭是祭祀周期的终点,也是重点,因为它有着催生新的时间的特殊意义。在上古三代,腊祭有着原始的宗教典礼的意味,《月令》中有“(孟冬)是月也,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休息之”。蜡、腊在古代略有不同,应该说,先有蜡,后有腊。战国时期以“腊”统称蜡、腊二祭。
《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26年),初腊”。秦国也承继着中原的腊祭。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十二月,始皇为求仙术,“更名腊曰‘嘉平’”,用恢复夏代腊祭的名号,来求取长生之术。汉代仍以腊名,“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风俗通义·祀典》)周朝重视的“腊先祖五祀”的腊祭内容,在汉代礼教政治的背景下,重新受到社会上下的重视,并且将其融入逐渐形成的岁时节日体系。腊日在汉代民众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岁时伏腊”、“月娄腊社伏”、“正腊”等说明腊日是汉代重要的民俗节日。
无论是严肃的祭祀,还是纵情狂欢,其根本的意图在于对旧岁神佑的报偿与对来年丰收的祈求。后世的腊日正传承着这新故交接的人文意义。
腊祭在汉代同样是“岁终大祭”,但其宗教性的时祭意义大为削弱,已不像上古三代那样作为朝廷大礼,它主要是作为一个民俗节日进行祭祀庆祝,因此腊日不再是一个盛大的时间仪礼过程,它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并根据其行运的衰日,选定冬至后的一个戌日为腊日。《魏台访议》:“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戌日,尚不确定。汉武帝《太初历》颁行之后,确定在冬至后的三戌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所以《说文》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出土的几件汉简历谱也证明了《说文》的记载的准确。地节元年(前69年)历谱记载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四个戌日,当时的冬至日在十一月九日癸酉,腊日在十二月十七日庚戌,这年是闰岁;永光五年(前39年)历谱所记腊日正好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十一月辛丑朔小,十日庚戌冬至。十二月庚午朔大,十七日丙戌腊。”晋朝时腊节虽承魏以丑日为腊,腊节时间也以十二月二十日为腊日。可见腊日约在冬至后第三十七天,在大寒与立春两个节气之间。腊祭、腊日的原始意义在于驱除寒气,扶助生民,“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温气也。”(《风俗通义》卷八)汉朝人仍然持有对腊节的原始宗教意义的理解。
汉代腊日相当于后世的大年三十,虽然它与正月元旦之间没有年三十与初一那样在时间上前后相接,腊正之间在送旧迎新性质上紧密相连。《史记·天官书》记述了西汉时腊节的情形,“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东汉时腊日依旧是庆祝日,“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蔡邕《独断》卷下)。人们在腊日期间休息、团聚。郑玄十二岁,随母回家,“正腊宴会,同列十数人”,场面热闹;(《艺文类聚》卷五)严延年任官洛阳,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过完腊日正日,才回东海。第五伦就没有严延年那样的天伦之乐,其母老不能到官署,第五伦“至腊日常悲恋垂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2009-01-03 16:50: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程蔷]从日本年俗看中日民俗之异同
下一条: ·聊斋:说不完的春节道不完的年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