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何彬]节日习俗与民族认同的形成
——来自对海外华人和日本社会调查的报告
  作者:何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0 | 点击数:6250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节日习俗与民族认同的形成

——来自对海外华人和日本社会调查的报告

何彬

 

本文例举海外的事例,阐述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意识的关系。笔者通过本人调查的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例论述传统年节习俗民族文化认同的关联、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时间·传统节日食物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向心力的关联,论证传统的节日习俗行为和与之相配套的节日食物具有培育文化认同意识的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潜在型教育功能。通过阐述和分析海外华人的事例,指出传统文化的民俗教育机能与民俗学研究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以及民俗学者的使命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红一]《民间文学》的学科优势与素质教育功能
下一条: ·[郭俊红]浅论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
   相关链接
·[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林晓平 彭昕]赣南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调查报告·[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宁祥文]2018年宁炳迪、宁炳集开锁仪式调查报告·[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
·[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宋军朋]节日习俗中的避瘟实践及其传承价值研究·[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
·[李艳]宜昌彩陶传承实态调查报告·[李沚蒨]现代民间活动中的民族认同
·[王建民]节日调查与报告撰写·[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