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翁敏华]保护和发扬节日文化传统的东亚经验
  作者:翁敏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 点击数:4587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保护和发扬节日文化传统的东亚经验

翁敏华

 

摘 要:在近年传统节日的复兴重建中,应当十分重视东亚诸国经验的交流与互补。本论文主要介绍韩国“端午祭”政府与民间、中央和地方携手合力,日本七夕节凸出少儿的节俗活动,中国元宵节笑谑狂欢的历史和今天。这三个方面的经验,都指向时间节点与文化空间的结合交融。东亚诸国的相互学习、合作互动是十分重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东亚;传统节日;经验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和分类认定的关键问题
下一条: ·[卫才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学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
·[巴莫曲布嫫]申遗与履约: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进程看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王晨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