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张曙光]传统的保持与再塑
——关于白音敖包祭祀组织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张曙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9 | 点击数:4134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传统的保持与再塑

——关于白音敖包祭祀组织的观察与思考

张曙光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

 

摘   要:白音敖包祭祀在东乌珠穆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已成为当地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敖包祭祀。    笔者于20077月和20087月就东乌珠穆沁白音敖包祭祀及其组织进行了专项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白音敖包祭祀因每年的组织者不同,不论在敖包的形制上还是整个祭祀活动的行进中都有许多的变化。对于传统也有着不同的阐释,甚至有新的规制的确立。那么,什么是传统?谁是传统的权威者?传统在当下又是如何被建构和再塑的?对于白音敖包祭祀这样纯粹由民间组织的敖包而言,组织者的权威与组织效力又是如何的呢?其传统的传承与保护又怎样的?通过敖包祭祀组织的考察,笔者认为传统在被保持的同时,被不断型塑和阐释着。在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中,涉及两方面的保护,一是族群内的保护,另一个是族群外的保护。就族群内的保护而言,作为族群文化符号构成的传统本身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应强调基本文化符号的稳定性。就族群外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传统本身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下被再塑为什么样的形态,而在于这种再塑是由谁、在什么样的过程中,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再塑的。因此,对传统的保护并不是对传统的形态或者具体符号的保护,而是对传统的文化再生产空间的保护,这种保护应该尽可能是原生态的,而不是原形态的保护。

 

关键词:敖包祭祀组织;传统的保护;传统的再造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秀荣]谈古代山戎族的生活习俗及与东胡、匈奴文化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张士闪]温情的钝剑: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董乃斌]建构基于中国叙事传统的本土叙事学
·梁文道:再造文明与恪守传统的变奏·[葛剑雄]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
·王嵩山:博物馆、文化展演与文化传统的保存·[朝戈金 弗里]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
·“中国北方农耕文化传统的变革”专题国际讨论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