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方面,从秦朝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小农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明君、仁君当朝,普施仁政,亲民爱民利民,与民休息,则国治民安,小农经济正常运行,农民生活较为平和宽松;如果昏君、暴君当政,横征暴敛,侵民扰民、虐民、残民、罔民,则国乱民危,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农民生活艰难,甚至无法生存。因此,历史上昏君、暴君造成的政治动荡、战乱比比皆是,受害最大的是农民。他们无法抵御这种命运,只能寄希望于出现一位“好皇帝”,一位明君、仁君,这就是所谓农民的皇权主义。关于“好皇帝”的观念,虽然是秦朝以后才有的,但在周代已露出萌芽,那就是“明君”、“仁君”的概念。《尚书·洪范》云,殷“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但殷时作子女的亦是父母之奴隶,所以天子对民谈不上亲爱之情,而是 “惟辟(君)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尚书·洪范》)。周朝鉴于商朝亡国的教训,提出“敬德保民”,实行德治,以德待民,以达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即民众拥戴的目的。周武王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就是说要以民意为天意,施政以德。后来周武王被儒家奉为古代“仁君”之一。《诗·大雅·泂酌》把指挥水利灌溉的君主尊为“民之父母”。春秋时期楚国子西对“……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左传·昭公三十年》)的吴王大加赞誉。《荀子·君道》云:“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韩非子·忠孝》云:“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礼记·中庸》指出君王“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见,明君、仁君就是要像天地对万物那样,对人民行化育生长之道,像父母对子女那样,生育哺育,亲爱慈护。“君父”、“子民”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被称作“父”或“爷爷”、“大公无私能普照”、“仁同天地恩同春”的太阳神,就是个典型的“仁德”“帝君”、典型的“明君”了。所以,民间教派信仰中太阳神的“明君”、“仁君”形象,是小农经济基础上农民皇权主义政治思想在宗教意识上的反映,集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制度下农民的臣民心态。
马克思关于19世纪50年代法国小农的一段话,为中国小农脑海中太阳神的“仁君”形象提供了最恰当的诠释:“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结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1972:693)民间教派信仰的太阳神正是我国小农理想中所需要的这样一位代表:它是世界的创造者、最高统治者,人间公正的执法者,人类仁慈的养育者,是农民的主宰、高高在上的权威,是农民利益的保护者、阳光的赐予者。一句话,太阳神形象是封建时代中国农民政治上的“仁君”理想的宗教体现。反过来说,狂热的太阳崇拜这一表象掩饰下的社会思想,实质上是小农对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下开明君主的期盼与拥戴。在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明(仁)君”统治无论对国还是对民,无论对生产力还是对文化都比昏(暴)君统治好,所以,就封建时代而言,清明政治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政治状态,太阳神信仰成为农民的仁君理想亦属合理要求,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但同时,它也不自觉地成了专制主义政治在民间最广泛的思想基础。因为理想是一回事,往往社会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从自然方面讲,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年景实在少,天灾人祸、饥饿冷寒、生老病死令人感到人的渺小无助、命运的无常、人生的短暂、现世的艰难;从社会方面讲,“仁君”难逢,太平盛世难遇,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战乱带来的浩劫,使人们犹如生活在冬季的寒夜中。因此,小农渴望得救,享受永恒的温暖与光明。他们等待救世主,如同在黑夜寒冷中等待破晓的太阳一样。他们在乡土生活意识支配下,不自觉地把佛教中弥勒佛、弥陀佛的救世主角色套在他们所熟悉和热爱的太阳身上,视之为大救星,对之顶礼膜拜,不断祈祷唱颂。就宗教救赎意义而言,作为救世主的太阳佛,与弥勒佛、弥陀佛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就政治意识而言,太阳佛的大救星形象,乃是政治上“仁君”观念的救世主化。其宗教基础,当然是佛教的救世主主义和民间教派的太阳神观念。其政治思想基础乃是小农的皇权主义,其心理基础乃是封建专制体制下小农的臣民心态。可以说太阳神的大救星形象,既反映了农民对专制统治下现实生活状况的不满、绝望,又暗示了他们对“仁君”治理下光明世界的美好向往。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