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村四面环山,山峦叠嶂。日常上山打柴、采药、伐树,有时会发生所谓人被鬼神迷住了,魂魄被勾或受山中无端惊吓而失魂的怪异事情。这时家人就要安排招魂。道士引路,众人边敲锣、边鸣土枪并叫着被勾去魂的人的名字,到丢魂的地方,随便找点东西放在丢魂人身上,魂便可能被招回来。也有招不回来的,如前面提到的五位姑嫂,就成仙了。仙岩殿的女神几乎都有类似的经历。
此外,仙岩殿里从上塘请来石压娘娘,也是一位会医道、为民做好事的农村姑娘。当她被滚落的岩石压住而成仙后,人们为了感激她的行医施药,在为袁五尊神立位时,也为她塑了神像。
蓬溪村占地7—8公顷,地方神庙大小共计7座。平均15亩地就有一座香火庙,密度真可谓不小。更为令人注目的是,平时和过节享受民间信徒香火最多的还是两座女神庙(仙岩殿、陈十四庙)及其间供奉的女性主神,她们在蓬溪村及周边村落民众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而受到特别的膜拜。她们在地方神灵信仰中的特殊地位还表现在:
1.迁走男性的杨府庙,以女神为主自立门户。1996年12月20日下午,我在杨府庙实地考察时,谢庆潮(男,72岁,初中,祖传中医师)与庙中几位村民共同想起一个传说:杨府庙原址在仙岩殿,与袁五尊神在同殿受人朝拜。有一天,杨府神主附体在一个种田人身上说:“我是杨府庙杨府大人,我不能和女的在一起受人香火。”村民按他的指点,集资在龙泉山顶建了杨府庙,把原杨府庙的神全请在这里作了安置。从此,仙岩殿就只剩下女神了。
一年后,当我们二度重访仙岩殿,与还愿的香客们聊起此事时,再次听到了类似的说法。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绝对。从上面仙岩殿三进殿堂的神位排列,可以看到,在殿中至少近几年重塑的一些神主,从左到右如乞讨祖师高怀德,专治麻疹(当地俗称小客)、天花(当地俗称大客)的张三灵公(有地方认为他就是为汉出使西域的张骞),行雨龙王及土地公公等似乎都是男性神。
2.从各庙祭祀受朝拜的状况看,女神信仰在村内占主导趋向。首先,在数量与规模上,蓬溪村的男神庙虽然超过女神庙,但从实际的信奉看,女神庙受香火要大大兴旺于男神庙。男神庙如关帝庙,一年中只有5月13日关帝的生日,村民的祀拜和香火颇盛,平时若无大事则很少有人问津。杨府庙除了神主的生辰日须上供外,还多了一道仪式——各家宰猪时,先将猪头送庙内祭拜,不过整个程式也较简单。平日庙内罕有村民请神或还愿。
仙岩殿就不同了,一年365天,天天有人去上供。据粗略统计,平常一天至少有10至30人,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十五,平均朝拜的人数在800人以上。有人说1997年农历过年这两天,达到2000至3000人。村民谢岩兴夫人,一天中去了3次。大儿子、小儿子、女儿分头从外地回家给父母拜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由母亲陪同上仙岩殿向女神还愿。
其次在女神庙,香客花钱多。1997年农历二月十四,是仙岩殿的上塘娘娘生日。众人前往参拜庆贺的有200余人,在香火缭绕间用敬神后的供品猪肉、鸡、鱼、蔬菜、豆腐等办了20多桌,每桌14个菜,由朝拜者共同享用。据被采访者谢岩兴村民讲,这类集体性的活动,一次约花费人民币2200元。有的人特别相信仙岩殿,舍得大把花钱。往往年头去求神,年后外出去谋生,若一年之中发了财,必在年终回家后去还愿。今年有人发财之后去还愿,一个猪头就有70多斤重,还有大块猪肉。听说有的人还愿做法事,一年约30多人次,每次花费在1700元左右。
3.女神庙在村民俗信观念中是很灵验的。往往一件事碰巧成功,迅速传开之后,反过来又强化了人们对它的崇信。现在到仙岩殿去的村民,一般都是去求子、求财的。据村民谢岩程说:村民谢仙利和谢仙杰、谢仙和兄弟几个把仙岩殿送子娘娘当亲娘,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要来膜拜,给每位娘娘送供品。为什么呢?据说他们的父亲谢朱甫结婚多年,第一夫人没有生育,第二夫人娶进门后已是35岁了,过了一年还没孩子,着急了,就去仙岩殿娘娘面前求子,后来即生下了他们兄弟数人。实际上,夫妇能否生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一消息传开后,好多人都来祈求,有的人从数百里外专程前来请愿。这些现象在村内男神庙中是罕见的。
浙江永嘉和台湾澎湖,民间俗信传说和具体神灵对象,虽然并不相同,但这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类同性。恰恰相反,这正表明了它们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因为地方神灵,顾名思义,本身就是有特定的地域性特征。这个地域性的最小单位就是村落。神灵的这一地域性限定,即是共通性的一个方面。两地俗信传说的共同性当然更多地表现为总体风格的一致性,如泛神杂多、神灵的人本位及女性神灵的主宰性等等。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5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