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
  作者:王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6 | 点击数:17089
 

类似陈十四夫人这样较完整、较广泛的地方神灵俗信,在上述神灵崇信中却是不多的,更多的则是个别村落自己所崇敬的神灵。如永嘉县花坦乡廊下村,最大的庙宇及崇祀的对象是“地主爷”。地主爷是廊下村主神,其庙称“地主殿”。他边上另有一位土地爷,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地主爷”不是普通意义的“当方土地主官”。

其次是“娘娘菩萨”神灵,其庙为“凤南宫”。庙内供奉6位女性神灵:陈十四夫人、陈十三娘娘、陈十五娘娘、卢氏娘娘、潘氏娘娘和黄六姐。村民讲,陈十四、陈十三、陈十五三位娘娘是三姐妹,各有主司之职。从现在塑像的形态上来分析,陈十四夫人手持剑,是武力降妖的象征;陈十三娘娘手持罐,是医药神的化身;而陈十五娘娘双手握着腰间玉带,是福和禄的化身。

卢氏娘娘又称“上塘娘娘”,从庙内楹联和建筑看,卢氏娘娘才是这座庙中的正神,此庙最初应是为她所建。在神格上,她是因为“孝烈”而被称神的。其规模超过“土地公公”而显出“官修气派”。“凤南宫”应是官建的“孝女庙”,该神的崇信是起自唐代,尚不清楚缘由,笔者将作进一步考察。

潘氏娘娘和黄六姐。两位附祭女神已无事迹可考。潘氏娘娘手持玉带,黄六姐手持佛尘,很有道家仙姑的样子。令人惊异的是,该村“凤南宫”内,还有一位男性送子神。廊下娘娘庙众多女神或威武或高贵,却没有一位是“送子”娘娘,承担这一职能的却是庙内过道的一位男神。男神文扮,膝上坐一孩童,村民称其为“麒麟送子”。这种与常见信仰相悖的现象极有特色。

从历史上看,当地民间还广泛流行过对山神、山魈、五通、树神等神灵的崇拜信仰。今天的民众,尤其是永嘉山区村落的农民,仍会多少说一些“山魈爷”神灵的传闻和五通神灵作怪的故事。

综上所述,如此杂多的神灵信仰,是当地民间俗信的一大特色,并且与当地的民间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越世居的江南,历史上就有“信鬼神、喜淫祀”的习尚,今天残存的泛神灵信仰,可以说是这股遗风的传承和影响。台湾澎湖因受古百越族的风尚浸染,“淫祀”之风也有所染。《澎湖民间传说》中的“望安李王庙的建庙传说”、“玄天上帝的传说”、“青螺城隍爷的传说”、“马公城隍庙灵验记”、“妈祖显灵救澎湖”,①《澎湖县民间故事》中的“李府将军庙的传说”、“吴府宫的传说”②等等,都展示了这一点。其间所涉及的神灵都是民间信奉的诸神,与正规宗教的神灵,有较多的区别。这从祭祀的仪式中可以看出。它在崇拜仪式上借用佛道的形式,可在本质上却是巫风的传统。

我们在永嘉蓬溪村香火最盛的仙岩殿多次见到,众神灵供奉的场景及大殿的布置如同佛仪,然供品却有猪、鱼、鸡三牲。一位年轻的还愿者(外出做生意回来)包下此殿三天三夜,用了一头几百斤重的大肥猪,整个程式展现了巫风淫祀的风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神灵的人性化

温州永嘉、台湾澎湖两地民间的神灵,都有神的光环,然而透过神圣的光环,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普通人性的展示,体现了人性化特征。

首先,所奉祀的地方神,几乎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神化而成,而且大多数是当地人,生前都有某一方面的好名声。神化后,显示出的也是某一方面功能性的神主。如石压娘娘,传说中是一位在劳动中曾被石头砸伤了右臂、自采草药治愈了伤口的妇女。后来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专门为人治外伤,救治了不少民众。成仙后,人们为她塑身立庙,所祈求的主要也是她这方面神化的功能。由于这里的神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功能,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就出现了众多的神主。地方神灵在俗信传说中,往往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家世极其平凡的普通人。如陈十四,她是流传广泛仅次于妈祖的一位女性大神。其原名陈靖姑,陈十四是她的俗名。相传唐朝年间,因有白蛇精残害生灵,她的两位兄长被派去降蛇妖,因法力不够,大哥被蛇吞食,二哥侥幸逃回。为报仇,陈十四上庐山学法。学成归来后听说蛇精在福建作怪,陈十四运用祖师教的一套庐山法,几经搏斗,终于战败蛇妖,使它永不能出洞。陈十四因降妖有功,受到皇帝的敕封。她去世后,民众筑庙祭祀,不管祸福水旱都去向她祈祷。①

卢氏娘娘,又称“上塘娘娘”。据传唐朝年间,永嘉楠溪太石卢岙村,有个靠种田度日的卢氏女,家里很穷。一日她跟娘去砍柴,见到柴丛里钻出一只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朝她娘扑来。卢氏女见状,她就把自己的头钻进虎口说:“你勿要吃我娘,要吃就吃我吧!”说来奇怪,老虎见了卢氏女,就趴在地上不咬她,只是用虎背往她身上不停地磨蹭。卢氏女见逃不脱,想不出好主意,只得爬上虎背。老虎见她骑上,便越山过水,直向西南方的楠溪江上塘奔去。到了上塘岩头儿,正值二月十四夜里,老虎就停下不走了。卢氏女从虎背上跳下后,老虎只管自己跑了。从此卢氏女就在楠溪江上塘岩头儿落脚。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虎口救母的孝女,专门为她建了“上塘殿”奉祀。并规定二月十四为卢氏娘娘的寿诞日,附近各县的人们都来烧香祭拜,成为一个盛大的庙会。据说到了宋代,温州府台将卢氏女伏虎救母的事迹,奏本当朝圣君,宋帝听后就封卢氏女为“孝佑夫人”,并赐银两在上塘岩头儿重建“孝佑宫”。后人把孝佑夫人称为“上塘娘娘”,“孝佑宫”说成“上塘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
下一条: ·[孔祥涛]救主、仁君与长生之源:明清以来民间教派的太阳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