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高丙中]端午节的源流与意义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4 | 点击数:24762
 

其三,用符图驱邪。《后汉书·礼仪志》云:“五月五日,朱索一色印为门户之饰,以止恶气。”宋代及以后大行“天师符”。道家把自己的符归在张天师的名下,叫天师符。旧时,道教宫观端午节有用朱砂笔在黄表纸上画符馈送或出售的习俗,供民间端午贴在门楣上辟邪。吴自牧《梦粱录》记南宋行都杭州端午习俗,除了沿袭北宋情形,还流行符图,“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配朱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或仕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燕京岁时记·天师符》载北京此俗云:“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于中门,以辟祟恶。”1929年的调查所记录的广州午时符有两种图,一是天师像,一是太极八卦图,所配的文字是一样的:中间是“敕令五月五日午时书破官非口舌鼠蚁蛇虫一切尽消除”,两侧是“艾旗迎百福”和“蒲剑斩千邪”。②

其四,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作为端午节俗的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华酒等,古代民间常在端五制作、饮用,俗云可避瘟气。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唐代殷尧藩的七律《端午日》有“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的诗句。虽然蒲酒之名史不绝书,但是近世民间以雄黄酒最普及,饮雄黄酒既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情节,也是大家都遵行的习俗。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记曰:“午前细切蒲根,伴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酒床帐间,以避毒虫。”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面颊耳鼻俗称“画额”,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以镇邪。

其五,吃粽子的习俗可谓源远流长。《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先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以栗枣灰汁煮,令熟,节日啖。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秋蓼,名曰俎龟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包裹未(分)之象也。龟表肉里,阳内阴外之形,所以赞时也。”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当时的粽子已达数种之多:“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关于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几种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传说。

其六,划龙舟或赛龙舟是民间过端午节的高潮,是会让整个地方狂热起来的竞技。竞渡之俗早见于南方(吴越、荆楚)。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到“是日,竞渡,采杂药”。隋代杜公瞻注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

隋代的舟楫竞渡颇具规模,只是尚无“龙舟”之说。唐代的竞渡使用龙舟,并有夺标的制度,与近世无异。唐人无名氏(一作张建封)有《竞渡歌》咏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执空挥桡”。储光羲的五律《观竞渡》也有“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的句子。所谓“夺标”、“夺锦标”,有的是在前方终点处,先泊一船,叫“标船”,赛船到达时,标船上有人把锦标(如活鸭或活鹅等)投入水中,赛船上选一水性极好的人届时跳水夺标。传统龙舟之制,皆以杉木,取其质轻,船长有达十一丈的,由八十桡划行,次者九丈,坐六十余桡,短的也有七丈多,坐桡手四十余人。唐代还有多位著名诗人吟咏过竞渡,如骆宾王《扬州看竞渡序》,刘禹锡《竞渡曲》,张说《岳州观竞渡》,可见竞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盛唐风俗。

关于龙舟与竞渡,清代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龙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为一市。先于四月晦日试演,谓之“下水”。至十八日牵船上岸,谓之“送圣”。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四角枋柱,扬旌拽旗,篙师执长钩,谓之“跕头”,舵为刀式,执之者谓之拿尾。尾长丈许,牵彩绳令小儿水嬉,谓之掉梢。有“独占鳌头”、“红孩儿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两旁桨折十六,前为头折,顺流而折,谓之“打招”。一招水如溅珠,中置戽斗戽水,金鼓振之,与水声相激。上供太子,不知何神,或曰屈大夫,楚之同姓,故曰太子。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掷水中。龙舟执戈竞斗,谓之“抢标”。又有以土瓶实钱果为标者、以猪胞实钱果使浮水面为标者,舟中人飞身泅水抢之……送圣后奉太子于画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陶立璠]端午佳节话民俗
下一条: ·[施爱东]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
·[娄健]“跨越时空的萤烛末光”·[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程锐]长征记忆的节日建构·[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李炎欣]节日记忆的强化与唤起·[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