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3 | 点击数:35580
 

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现代简化为向长辈鞠躬),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

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亲自上门拜年的习俗,学界一般视为中国贺年卡的起源。现代贺年卡的使用遍及各个阶层,年轻人使用尤多。这对于扩大交际很有益处。

社会变迁巨大,人们的社会交际范围更大,联系方式更多。为避免过分繁琐的拜年活动,近年来,人们开始通过电话拜年、电子邮件拜年。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向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拜年。再次,向朋友拜年。再后,人们开始逛各种社区性的大小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的民族节日。

正确认识春节,发扬光大其中优秀的成分,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建设现代国家、发展现代文明的基础。

五、春节习俗的社会功能

和文化象征意义的总结分析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最高代表。上至皇帝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国家礼仪和民间风俗都有关于春节的规定。所有人都基本遵循着同一个节日行为模式度过这一天。因此,在古代,春节是我们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了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文化精神。

我在《论春节民俗的文化象征意义》①中详细分析了春节民俗活动的各种象征意义,此处只作简述,不再论证。春节的时间选择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的哲学观念。新年第一件事是放鞭炮,所以,放鞭炮象征着新时间的开始。春节是人类文化生活开端的象征。春节祭神、拜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即对于人类作为一个文化存在的确证。春节是人生新希望的象征。春节的“铺张浪费”行为是一种文化象征,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就像现在一样丰盛。

总之,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独有的“阴阳和谐”观念发现了早春时节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看不见月亮的日子的价值意义──开端,于是把它确定为自己历法制度中一年的开端,这就是春节。此后,人们陆陆续续创造了神话和种种仪式行为来标志这个开端,说明这个开端。不同的社会阶层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春节不同的文化意义。但是,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

六、关于节日政策的建议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研、文化等等方面。随着其他方面的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日益突显出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种常见的文化现代化策略是否定传统文化,在西方现代文化基础上创立新文化。体现在节日文化建设方面就是用公历新年取代农历新年,把农历新年变成“春节”。但是,这种脱离实际的文化变革没有得到全体国民的响应,公历新年迄今未能深入民众生活形成真正的民俗节日,基本只是一个法定假日而已;而农历新年这个事实上依然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却遭到一定的贬斥——我们的民族文化于是遭到损害。我们的新年节日呈现出一种上下分离的不利局面——公务活动和理论上元旦是新年,可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却以春节为新年。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新的节日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既有的节日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得到人民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响应。新年节日文化的重建也必须尊重原有的新年文化传统,并创造性地加以转换,使之全面适应现代国家制度,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古老的春节民俗传统随着历史的脚步伴随我们民族走过了几千年。其间,它的名称、内容发生过多次演变,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我们相信,春节民俗经过转换,在当代社会依然可以发挥良好的社会功能。

我们总结春节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一年一度,我们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在此得到全面展示,从饮食、服装,到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再到娱乐游戏。全国人民,尽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族别,都在这个时间段自觉自愿地共同欢度节日。春节作为最普遍的超越政治、超越阶级、甚至超越国界的民俗节日,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族的认同感。而且,春节是一笔现成的文化财富,利用它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大众生活,有利于建设新的全民族各阶层共同享有的节日文化。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未来的春节文化政策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新春话年]春节文化民俗:消逝与保护
下一条: ·[程蔷]从日本年俗看中日民俗之异同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