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金荣华]禅宗公案与民间故事
  作者:金荣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1 | 点击数:14178
 

宋僧道元编成于11世纪初的《景德传灯录》里,有一则有名的公案一指禅,内容是:

有个尼姑到俱胝和尚那里去,她头戴竹笠,手执柱杖,绕着俱胝转了三圈,然后对俱胝说:你如果能说得出这是什么意思,我就取下竹笠来。尼姑连续问了三次,俱胝都说不上来,于是尼姑便转身离去。这时天色已晚,俱胝留她明天再走,她还是因为俱胝说不出绕他三圈是什么意思而没有留下。尼姑走后,俱胝很惭愧,打算到外地去寻访高僧,进修禅法,但当夜有山神来劝他不要离开,因为不久就有高僧来到。果然,十天以后,天龙和尚到访。俱胝把事情经过告诉他,天龙听了,什么也没说,只向他举起一根手指。俱胝见了,立刻大悟。从此以后,凡是有禅师来切磋的,他都不说什么,只举一指以应。

后来,俱胝的小沙弥外出,别人问他,俱胝说法的要点是什么?小沙弥便举起一指回应。小沙弥回去后把事情禀告俱胝,当他学着举起一指时,俱胝却拿刀砍了那根手指。小沙弥痛得大叫,急忙转身而走。俱胝在后喊他回来,他一回头,俱胝便向他举起一根手指。小沙弥见了,豁然大悟。俱胝在临终前,告诉他的徒众:我得到天龙和尚的一指禅,一生受用不尽。

这则公案的故事性很强;但也有些疑点:

1. 小沙弥去禀告事情经过时,俱胝和尚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和做什么,那么俱胝使用的那把刀是日常带在身上的呢,还是一直放在座位旁边的呢?无论是哪一种,禅僧庙居,怎会如此呢?

2. 无论那把刀是如何锋利,当小沙弥一举起手指,俱胝立刻迅速出刀,即使既快且准,恐怕也只能割伤那手指而难以将其砍断的,因为时间短促,彼此距离很近,俱胝的动作可以是刺割,而不可能是大动作的斩砍,然而不斩不砍又如何能断指?

3. 小沙弥只是把俱胝和尚的动作学给别人看,并不是学俱胝的动作去吓唬别人,那么在他叙述经过时断其手指,果真是适当的接引时机吗?

也许正是这些疑点,济普禅师将这事辑入《五灯会元》时便作了一些修改,把外人问小沙弥关于俱胝和尚的说法要点,改成:

有一小沙弥,每次见到有人来问事情,也学俱胝和尚那样举起一个手指回应。后来有人对俱胝说:小沙弥也会佛法了,凡是有人问询,他都像您一样举起了一个手指。于是,有一天,俱胝在袖子里暗藏一把刀子,找小沙弥来问:听说你会讲佛法,是吗?小沙弥说是,俱胝便问:那么什么是佛法呢?小沙弥就举起一根手指。这时俱胝就出刀把那根手指砍断。小沙弥痛得大叫。急忙转身而走。俱胝在后喊他回来,他一回头,俱胝再问他:什么是佛法?小沙弥又举起手来,但是已经没有了那根手指。顿时豁然大悟。

把小沙弥的无心学样改为有意做作,把俱胝的临时出刀改为蓄意引接,故事确实是精采多了。当然,开始时所述山神夜里来劝说云云,属于神异,不是禅宗本色,但因为不是主题所在,整个故事的禅门风格仍是十足。

可是,禅师这种以简单的手势或动作回答问题,是很吊诡的,一般人难免会有如下的想法:

1. 禅师这种简单的手势真的是对问题表示意见吗?还是不能回答或无法回答而做不相关的动作。

2. 提问者若因之而悟,其所悟是禅师所要开示的悟吗?

3. 如果不是禅门的得道高僧,也装模作样,凡事以同一手势应之,旁人又如何识得其伪?

由于这种吊诡,这样的故事在传述时,一般人虽然对角色的互动感到新奇有趣,但对故事的实质内容则是不满足的,所谓的,实在是太抽象了。民间流行的这一型故事,显然是受到启示后的再创造。

兹举近年采录的和明人记录的各一则为例。近年采录的名为《天机不可泄漏》,但也可名之一指禅》,大略如下:

从前,有三个秀才,结伴进京赴考,路过五台山,向一位道行高深的老和尚求问这次应试能否考中。老和尚没有回答,只慢慢地伸出一个手指头。秀才们问:是不是我们三人中只中一个?老和尚说:这是天机,不可泄漏。

秀才们走后,站在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问,这一个指头是说明什么?老和尚说:如果他们三个人都考中,我这指头代表全中;如果三人都不中,这指头代表一起落第;如果一人考中,这指头就代表考中的一人;如果二人考中,这指头就代表一人不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施爱东]刘三姐传歌路线图
下一条: ·[施爱东]红色袍哥范小南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