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
——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
  作者:高丙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8 | 点击数:20037
 

供奉龙牌的醮棚原来都是搭建在村中的禾场上,1996年才被移到村外新建的农贸市场旁,比原来的场地大多了。现在的场地约300亩,据说可以站3万人。另外,近在咫尺的新市场大道还可以容纳5万人。

醮棚的骨架是用钢材和木头搭建的。它的外层采用的是帆布,它内部的间隔采用的是苇席。醮棚坐北向南,长30米,宽20米,分成三个厅,设为三个坛。前坛主位供龙牌,龙牌后面悬挂佛祖、圣人(手持书匣,上书《兴善论文集》)和老君的画像。大棚里除了龙牌是牌位,其他的神、仙、佛、圣、妖、怪等都腔像。画像共计150幅,其中前坛36幅,主要是儒释道的崇拜对象、八仙、奶奶(送子奶奶等);中坛35幅主要是玉皇大帝及其部属、观音、关帝;后坛11幅主要是三皇五帝系列,如伏羲、女娲、神农;东侧30幅,主要是四海龙王、历代医圣如扁鹊、华佗、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28宿中的系列;西侧34幅,主要是十殿阎王、28宿中的系列;大棚外5幅,它们是财神、路神、火神、鬼王、灶神

感谢陈岗龙先生细心地绘制了醮棚神像布局图,我才能够便利地计点神像的数字。龙牌会在信仰上属于以多神为基础的民间宗教。

醮棚正面高悬九面龙旗,龙旗右面的旗帜绣着神威惊天地,左面的旗帜绣着圣灵镇乾坤。它们的两端各有一面大黄旗,分别绣着因果报应如影随形。龙旗之下是大幅横联,上书龙牌盛会传千古,世代威名震四方,与之相配的竖联是三界佛祖聚广殿,九州神灵渡众生。一进大棚,左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书济世昌荣,抬头还写着弘扬龙文化造福全人类,落款写着大寺庄会员顶礼膜拜。还有一面锦旗,上书大地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

如果说大棚内是,那么大棚外就是。大棚的正面(南面)张贴着光荣榜,分别是为龙牌会捐款者的名单、义务出车(货车、面的、中巴等)者的名单、捐献蔬菜者的名单,以及会头名单、理事会名单。大棚的侧面是宣传栏。其一是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栏,主要是各种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其二是书法作品展示;其三是文化知识宣传栏。

文化知识宣传栏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一些内容与村民的生活有很大距离。有一栏是饭后四不宜不宜立即饮茶,不宜立即吃水果,不宜马上散步,不宜急于吸烟。有一栏是社交中的不要’”:如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不要到忙于事业者那里去串门聊天不要时间过长不要不辞而别。有一栏是集古贤文:有万恶淫为首,百行孝当先之类的句子。此外还有聪明消费者标准生活常识摘选劝报亲恩等栏目。

龙牌会的核心是祭拜龙牌,祭拜仪式原来请道士主持,现在已经变得很简单,只是烧香磕头念经。这些仪式内容可以由信众个人自己单独做,也可以由群众自愿结成的香会一起做。龙牌会能够在庙会期间吸引10多万人次来参加活动,其中许多人捐献钱物。人们的捐献可以是义务劳动(除了会头、筹备会的人是有衔头的义工,还有上百名村民来做临时义工),可以是车辆和其他工具的免费使用,可以是食品(如蔬菜、水果),当然还有现金。我们在访谈中获悉,1992年至1994年的现金捐献比较多,每年达8万元;1995年至1997年的现金收入比较差,每年4万多元;1998年总收入40900元,以后似乎再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在开支上,1998年支出57000元,其中,我们问到的开支有:伙房开支大约是1万元,请戏班唱戏开支7000元,外事接待开支6000元,放焰火开支3000元,宣传费用2000元。

龙牌会的组织在结构上分为当家人、会头、帮会(筹备会、理事会)。当家人,是龙牌信仰的日常负责人,并在每年的正月初六主持安排本年龙牌会的议事会,成立帮会(筹备会)。那些每年轮流在家里供奉龙牌的人家称为会头,现在共有21户,其中2户是在1997年新增的。帮会,是实际负责会期活动的组织。帮会是村民的口语,张榜公布时写的是龙牌会筹备会龙牌会组织机构。其中有部分会头,也有其他人,个别还是外村人。当问到选择标准时,我们被告知的是热心、能干,群众公认。会长、副会长和委员都可以变换。它下设各种小组,分别负责外事(主要接待来做调查的学者)、文宣(宣传栏、街道标语等)、醮棚(搭建、拆除大棚)、群艺(联络附近各村花会来表演)、戏剧(接待地方戏剧团)、科技(科普宣传)、伙房、保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施爱东]《中国民俗通志》的分类学意义
下一条: ·[陈岗龙]蒙古民俗学的现代转型与民俗志写作的反思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
·[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小玲]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