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故事学30年点将录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2 | 点击数:29010
 
二、故事史,或者故事演变与社会关系史。
“故事的发生及其历史演进”:叶涛《二十四孝初探》,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百变小红帽:一则经典童话的演变》,陈华文《试论两兄弟型故事产生、传承的动因──以武义两兄弟型故事为切入点》《从“义妇”故事到爱情悲剧——论梁祝故事的形成演变及其它》《论典籍、诗文与传说的交错互动——以浙江金华的黄大仙为例》,苑利《华北地区龙王传说研究》,董上德《白蛇传故事”与重释性叙述》,徐华龙《八仙传说研究》,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吴真《刘文龙故事述考——以潮州出土<刘希必金钗记>为中心》。
“传说与历史”:赵世瑜《传说·历史·历史记忆——20世纪的新史学到后现代史学《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解析》《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刘宗迪《故事的背后是历史——对两组闽西传说故事的民俗学研究》《古史、故事、瞽史》,安德明《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张勃《历史人物的传说化与传说人物的历史化——从介子推传说谈起》,黄旭涛《民间传说对关羽神化的影响》。
“传说与信仰”:刘铁梁《黄帝传说的象征意义及历史成因》,陈勤建《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河北民间表演宝卷与仪式语境研究》,安德明《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张士闪《传统妈祖信仰中的民间叙事与官方叙事》,吴真《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传说与神圣空间”:叶涛《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与阿育王传说》,刘晓春一个地域神的传说和民众生活世界》《空间与记忆——富东村的地理景观与传说》,岳永逸《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对河北C村娘娘庙会的民俗志研究》,刁统菊《庙会、传说与历史——对费县龙王堂庙会的调查与思考》《禁忌:在历史与传说之间——关于济宁马坡梁祝传说的调查》,吴真《从六朝故事看道教与佛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
“故事家及其文本分析”:黄永林《从“日白佬”到“民间故事家”——访农民故事家刘德方》、刘晓春个人历史、底层意识与性别的叙事——<金德顺故事集>研究》《一个故事家的记忆与想象——孙家香和她的故事》、李丽丹《自组织理论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耿村故事的传承与保护为例》、李红武《中国现代民间故事讲述人研究史略》、周春《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等
三、故事的类型或主题。
黄永林“机智人物系列”:《笑与机智——浅谈湖北机智人物故事的美学特征》《浅谈荆州地区机智人物故事的喜剧特色《一个机智人物故事的原型与流传——AT1635A型故事的中国原型探寻》。
刘晓春“灰姑娘系列”:《灰姑娘故事的世界性及其研究》《多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灰姑娘故事研究》《灰姑娘故事的中国原型及其世界性意义》。
蒋明智“龙母系列”:《悦城龙母传说中的“移墓”情节试解》《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龙母传说在民间口头流传中的演变》《论口头流传中的悦城龙母传说》
黄景春、李丽丹“异类婚系列”:《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三言”异类婚故事研究——兼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从“色诱”到“殉情”——冯梦龙对<白蛇传>的情节与主题思想发展的贡献》。
孙正国“虎系列”:《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阐释》《无法超越的悲剧:<师道宣>的叙事解读》《人虎缘故事的文化解读》《中国义虎型故事的文化传承》《神人之辩:独龙族童话<老虎同火赛跑>的叙事解读》《主体的确认:峡口道士的叙事解读》。
纪永贵“董永系列”:《董永遇仙故事的产生与演变》《董永考》董永的原型与衍变》《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
王丹“精怪系列”:《母题视野中的精怪故事——以鄂西北伍家沟村故事为例》《精怪:亘古至今的信仰与叙事》《传统共享与文化个性——湖北两个故事村落精怪叙事的调查报告》《信仰与艺术的交辉——长阳都镇湾精怪叙事传统》。
许多研究成果虽不以“系列”形式出现,却不减其学术影响。如董晓萍《“迁移型”风物传说初探》《杨慎论民间传说》《论明代四大奇书传说里的“马”话语》《传说研究的现代方法与现在的问题——评杜德桥的<妙善传说>》故事遗产学的分类理论》,陈勤建《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郑土有《中日民间目连故事及目连文化比较》《中国两兄弟型(AT503E)故事型态分析》《中国螺女型故事与仙妻情结研究》,何彬《中国西南地区与日本民间故事传播途径》,张士闪《山东民间文化背景下的梁祝故事——关于济宁马坡<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的民俗学分析》,陈华文《叙述与文化:在表层和隐义之间──畲族螺女故事概述》,孙正国《生命的虔敬与疏离——土家族文学“灵物母题”的叙事解读》,陆晓芹《对智的礼赞与生的求索——从梁祝故事的“壮化”看壮族文化的审美意蕴》等,本文不再罗列。
另外有几位对故事研究进程有过深刻影响的西方理论译介者也许是必须提及的:原型理论的引介者叶舒宪,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的翻译者贾放,吕蒂童话理论的翻译者张田英,柳田国男传说理论的翻译者连湘等。

注释:
[1] 刘守华:《世纪之交的中国民间故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 刘魁立:《民间文学研究四十年》,钟敬文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学四十年》,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28页。
[3] 刘守华:《世纪之交的中国民间故事学》。
[4]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总序》,《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年。
[5]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37页。
[6]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731页。
[7] 万建中:《近二十年来中国故事学研究评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8] 尹虎彬:《口头程式理论》,《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增刊,第17页。
[9] [匈]格雷戈里·纳吉(Gregory Nagy)著,巴莫曲布嫫译:《荷马诸问题》,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29-332页。
[10] 杨利慧:《表演理论与民间叙事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
[11]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方法论探索》,《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12] 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 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792页。
[14] 刘魁立:《谈民间文学搜集工作——记什么?如何记?如何编辑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1957年6月。
[15] 丁雅、李林:《<谈民间文学搜集工作>读后》,《民间文学》,1957年10月。
[16]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民间文学论坛》1982年创刊号。
[17] 具体评述意见可参见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以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18] 刘锡诚:《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第793页。
[19] 吕微:《阿卡琉斯的愤怒与孤独——祁连休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读后,《民俗研究》2007年03期。
[20]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页。
[21] 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北京:朴社出版,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第193页。
[22] 祁连休:《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第20页。
[23] 可参见[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吕明、袁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24] 李福清著,尹锡康、田大畏译:《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中文版自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页。
[25] 董晓萍:《传说研究的现代方法与现在的问题——评杜德桥的<妙善传说>》,《民族文学研究》200303期。
[26] 以上两篇译文见乐黛云等编选:《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7] 万建中:《近二十年来中国故事研究评述》。
[28] 钟敬文:《序》,万建中:《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页。
[29] 李扬:《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62页。
[30] 该书汉译本直到2006年11月才正式出版。普罗普著,贾放译:《故事形态学》,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31] 刘魁立:《序言》,林继富著《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32] 陈岗龙:《蟒古思故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51页。
[33] 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24页。
[34] 吴秀杰:《民间文学的‘外学’与‘内学’——读江帆著〈民间口承叙事论〉》,《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35] 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论文的计量学分析(1978-2006)》(内部征求意见稿)。
[36] 董上德:《古代民间叙事策略及其文化内涵》,《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陈连山]走出西方神话的阴影
下一条: ·[施爱东]顾颉刚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施爱东]《寻梦环游记》的角色配置与游戏规则
·[朱家钰]《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王尧]民间寓言的完型要素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梁奇]匡卫与敷演:虞舜逃生的故事学阐释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巴莫曲布嫫]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际文化政策之演进:事件史循证研究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