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户晓辉]民俗与生活世界[1]
  作者:户晓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6 | 点击数:24660
 
【摘要】在近年对“生活世界”概念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民俗学者们仍然大多把“生活世界”理解为直接存在于我们周围或者我们直接生活在其中的客观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不仅隐含着对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误解,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这一概念给当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研究可能带来的重要革新作用。本文在胡塞尔的意义上把“生活世界”理解为非现成的、非物的、纯粹主[]观的意义世界,认为民俗学真正惟一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一生活世界。西村真志叶对京西燕家台人的“拉家”的研究可以作为民俗生活世界描述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民俗 民间文学 生活世界 主观构造
作者简介:户晓辉,男,汉族,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研究员。
 
 
Folklore and Life-world
Hu Xiaohu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st of folklorist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undterstood the concept of ‘Life-world’ as an everydaylife-world which exists around us objectively and directly, this is a misunderstanding of Edmund Husserl’s original meaning.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life-world in folklore studies is a pure subjective experiencing world of meaning which is not thing-like and ready-made, and this intuitive world is the only object of folklore and folk literature studies.
Key Words: Folklore  folk literature life-world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生活世界”本来是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首先使用的一个词,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被德国学者引入民间文学或民俗学学科。1961年,德国民俗学者赫尔曼·鲍辛格尔在《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一书中使用了“生活世界”这个词,由此开启了德国民俗学界对于把民俗学重新定位为“日常文化和生活世界”(Alltagskultur und Lebenswelt)研究的广泛讨论。[2]当德国民俗学者把“生活世界”这个概念引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时,他们首先或主要在“日常”的意义上把“生活世界”理解为我们周围直接的、“客观存在着的”生活世界。显然,“生活世界”的概念很容易让我们回想起现代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研究在起源时给自己许下的“诺言”,即整体地、全方位地认识民众及其生活。自从“生活世界”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界的学者们就直觉地发现了它与自己学科的“亲和力”,因而“生活世界”与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不证自明,但这种关系究竟如何,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究竟指什么,则是众说纷纭。
1994年,高丙中在博士论文《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引入对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研究对象的思考,认为生活世界是人本来的世界和基本的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和人的普通世界,“民俗学最初在人世间安身立命的时候,被给予的世界就是专家现象之外的世界,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3]他从学科定位的高度将“生活世界”看作民俗学或民间文学研究本来应该拥有的一个领域,在胡塞尔把生活世界看成一个前科学的世界这一观点的启发下,作者能够把研究的视角从专家领域引向非专家的生活现象,并且在民俗事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民俗整体研究或民俗生活研究的新方向,在当时确实有开风气之先的方法论意义。最近,吕微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为引导,比较系统地论证了“意义世界”在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研究中的根基作用问题,为学科反思开启了重要的新方向。[4]
但在近年对“生活世界”概念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民俗学者们仍然大多把“生活世界”理解为直接存在于我们周围或者我们直接生活在其中的客观的日常生活世界。换言之,在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界,“生活世界”几乎是“日常生活”的同义词。这不仅隐含着对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误解,更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这一概念给当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研究可能带来的重要革新作用,因而有必要重新讨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8-10-7 23:0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朱浒]作为历史叙事的生活世界
下一条: ·[丁国强]街头文化──城市的公共空间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
·[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