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柯杨]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空间
——关于甘肃省西、礼两县传统乞巧节的调查报告
  作者:柯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8 | 点击数:23848
 
(七)巧饭会餐
在整个乞巧节期间,每天姑娘们参加活动后都要回家吃饭,但惟独初七的晚饭,却要按乡俗在坐巧之家由大家动手做好后集体会餐。这项活动俗称“办会会”或“吃巧饭”。相传吃了巧娘娘“恩赐”的这顿饭,一年内能消灾免病,大吉大利。事先,每个姑娘都要交一碗面粉,而油、盐、酱、醋、蔬菜、柴禾之类则可自愿交纳。姑娘们在这方面都十分积极,不然哪有脸面吃这顿“巧饭”。至于锅、碗、瓢、盆、筷、勺、桌、凳之类,或自带,或从近处人家借用。这顿晚饭,不是七碟八碗的 酒肉筵席,而是极普通的农家饭,多数为臊子面或大锅烩面片。
初七下午,其它活动一律停止,姑娘们集中在坐巧之家准备晚饭,这正是她们展示厨艺,显示技巧的大好机会。技艺好的,主动申请擀面、揪面片、切菜、炒菜、调汤,有的则劈柴、担水、洗菜、烧火,真个是各有所司,忙而不乱。下午六时左右,巧饭做好了。第一锅的第一碗必须先要供奉给巧娘娘。由主持人将饭碗高举过额头,虔诚地供到桌上,祭祀跪拜后,巧饭会餐正式开始,姑娘们按年龄大小为序,各盛一碗,不够可再添。因桌凳有限,吃饭时坐、蹲、站姿都有,边吃边说,好不高兴。因为这顿饭是大家亲手做的,又有巧娘娘赐饭的意思,所以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格外开心。家中有老人或病人的,还可以端一碗回家奉伺。有的姑娘还把年幼的弟弟、妹妹带来一同进餐,求得巧娘娘的佑护。
(八)照瓣卜巧
在乞巧节全过程中,除了个人的“针线卜巧”分别进行外,还要在七月七日晚九时前后举行集体的“照瓣卜巧”仪式,即将巧芽折断投入清水碗中,从其投影来占卜自己的巧拙,当地俗称“照花瓣”。
一开始,所有姑娘每人手持白瓷空碗一个,分立神桌两侧,主持者祭神跪拜,默默祈祷。礼毕,大家用数板调齐唱照花瓣歌:
我给巧娘娘点黄蜡,巧娘娘你把善心发。
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许心愿。
巧了赐个花瓣儿,不巧了给个烂扇儿。
巧了赐个扎花针,不巧了给个钉匣钉。
巧了赐个扎花线,不巧了给个背篼绊。
巧了赐个铰花剪,不巧了给个挑(剜)草铲。
巧了赐个擀面杖,不巧了给个吆猪棒。
巧了赐个切肉刀,不巧了给个朽心桃。
巧了赐个写字笔,不巧了给个没毛鸡。
巧了赐个磨墨砚,不巧了给个提水罐。
巧娘娘给我赐吉群,我给巧娘娘烧长香。
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了心愿!
唱罢,由主持者把迎来的神水分别注入每个姑娘的碗中,便开始照瓣卜巧。各人将巧芽顶端的叶芽和嫩茎掐下,再掐成若干小段,一段一段投入水碗中。在灯光照耀下,碗底会出现不同的投影图案,大多呈花瓣状(这或许就是“照花瓣”这个俗称的来源)。也有像针、线、笔、砚或各种工具、动物的图形。姑娘们观察、解读各自碗底投影的寓意,以卜自己的灵巧、笨拙,甚至还能占卜未来丈夫的职业。年龄较小的姑娘、多请有经验的妇女或大龄姑娘帮助分析、说明。有的姑娘看到自己碗底投影带有心灵、手巧、吉利、祥瑞等美好的含义,心中十分高兴,必然要将碗中的水猛喝一口,意思是希望使乞巧得来的这一切为已所有,并长期发挥良好的作用。至于投影寓意不佳的姑娘难免有点失望。不论投影好坏,一轮完毕后都要泼去碗中的水和巧芽,再来一次或两次,往往历时两、三个小时才结束。已举行完卜巧仪式的姑娘则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大唱乞巧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田野斗牛记
下一条: ·[沈洁]礼俗改造的学术实践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王露]川东资阳市白水地区化水调查报告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张巧坭]西山永定河传世文献调查报告
·[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林晓平 彭昕]赣南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调查报告·[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宁祥文]2018年宁炳迪、宁炳集开锁仪式调查报告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
·[李艳]宜昌彩陶传承实态调查报告·[张敏]甘肃泾川武社火仪式过程与功能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