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何彬]日本民俗学学术史纵观
  作者:何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9 | 点击数:25377
 
二.年表与日本民俗学研究
2-1 年表示的
日本的民俗学研究从民间传承会1935年成立算起,到柳田国男1962年逝世有近三十年的学科。日本民俗学的学科形成和展初期的,几乎离不柳田国男个人的研究活和影响期的特点就是以柳田中心,按照柳田国男提出的理以及他所提倡的研究方向、方法日本民俗文化的调查、分析。因此期可以称“柳田”。
二十世六十年代中期即柳田国男逝世之后,日本民俗学始了始者逝世后的“独立”。从上一的日本民俗学略年表可以看出,从二十世六十年代末期起,日本的民俗学界出一系列志着民俗学科一追随某、理,民俗学者们纷纷起来,探索、拓展新的研究域和方法。六十年代以后,民俗学会会刊陆续编辑了若干次“特集”即。从集的目可以看出学会各个注的焦点,一系列的集呈示出日本民俗学在“柳田”之后的段里走的路程。以下将日本民俗学在“柳田”之后的程即“后柳田国男”的活六点叙述如下
a.重学科理
略年表可以看到,以学会的年会、民俗学谈话以及会刊等多方式表或刊登有民俗研究方法的,表明民俗学科始终关注本学科的理设问题1969年是日本民俗学会成立20年的年,《日本民俗学会》第60编辑《民俗学方法论专》,1998年《日本民俗学会》第216期再次编辑民俗研究方法的《日本民俗学的》,在整个学科内围绕民俗研究方法展开讨论。《民俗学方法论专》是在柳田国男逝世后不久行的,其目的在于讨论柳田国男提倡的重出立法和周圈、以及文献料与民俗料的问题,再次确柳田国男的理。《日本民俗学的编辑于柳田逝世三十六年之后,同时这期也是民俗学科即将入二十一世。特集分两部分回述日本民俗学近年的研究。第一部分述民俗,第二部分则论述方法。其中表出民俗学者们对二十世的理反思和二十一世新型理的展望
重出立法和周圈是两分析、解民俗象的方法,一直被称作日本民俗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它是柳田国男个人提出来的用于认识方言迁的理,而后它被展用于解一般民俗研究,成大多数日本民俗研究者一直采用的民俗研究的基本思方法。尤其是周圈方法被广泛用于解民俗象的分布、理解不同地区民俗性的民俗研究日本民俗研究的影响极大。随着方法论讨论的深入,民俗学者始理性思考整体认识研究民俗文化以及个人用于研究民俗个例的方法之是与非。二十世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民俗学研究反思的深入周圈的否定性价日益增多多学者一仍然运用传统的比研究法、个研究法、地域研究法等方法继续从事民俗事的研究与分析,同时开始重新找适用于本学科的其他研究方法。在入二十一世的今日,日本民俗学呈一些新,但是尚没有出重大的理性突破。可以日本民俗学目前仍然于理性反思本学科认识学科、探索民俗学科新研究方法的
b.审视学科整体
1975年恰逢民间传承会成立四十年,当年7月召的第27届年会大会的议题《日本民俗学的课题》。年会开纪念柳田国男百年辰国术讨论议题“日本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言者来自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台湾、美国等国家。同年8月的会刊《日本民俗学》第100行了《日本民俗学研究》。从那以后,民俗学会刊以数年一次的编辑日本民俗学研究,用以分析、评论•短期民俗研究的成就,及指出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研究向或提出学。至2001年《日本民俗学》第227期的《日本民俗学的研究1997-1999,已编辑10期研究
些做法表明日本民俗学界在自己走完40年的入理性审视学科整体审视自我。当然不可否是日本民俗学界逐步认识到柳田国男提倡的民俗研究法的局限性始正本学科研究尚缺乏科学的理统这现实。定期或不定期地行数年一次的全学科的研究小,用编辑本学科研究集的方法及把握本学科的展情况,向学科全体提示民俗研究的近期的、段性,可以防止或减少那木不单纯一味深入掘式的个体研究。同,向会不断提供整个学科动态、信息的做法,也增了学会组织的向心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中国民俗学五十年
下一条: ·[何彬]中国民俗学研究史简述(纲要)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杨玉蝶]民间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