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胡鸿保 张丽梅]从事民族志:马凌诺斯基与格尔茨
  作者:胡鸿保 张丽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6-28 | 点击数:17032
 
参考文献:
 
[]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M]. 韩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古塔, 弗格森.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C]. 骆建建, 袁同凯,郭立新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克利福德, 马库斯. 写文化[C]. 高丙中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马尔库斯, 费彻尔.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M]. 王铭铭, 蓝达居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8.
 
[]麦克尔赫兹菲尔德. 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M]. 刘珩, 石毅, 李昌银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萨林斯. 甜蜜的悲哀[M]. 王铭铭, 胡宗泽译. 北京:三联书店, 2000.
 
[]Adam Kuper. 英国社会人类学:从马凌诺斯基到今天[M]. 贾士蘅译.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8.
 
[]马凌诺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 梁永佳, 李绍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Clifford, James. 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 Twentieth-Century Eth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M]. Cambridge, MA: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Evans-Pritchard, E. E. Social Anthropology and Other Essays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6.
 
Geertz, Clifford. Works and Lives: The Anthropologist as Author[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8.
 
 Hsu, Francis, “Malinowskiana: A Reply to Dr. E. R. Leach” [J]. RAIN, 1980, No. 39, pp. 4-6.
 
Hsu, Francis. “The Cultural Problem of the Cultural Anthropologist”[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New Series, 1979, Vol. 81, No. 3, pp. 517-532.
 
Leach, Edmund. “Malinowskiana: On Reading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Or the Self Mutilation of Professor Hsu” [J]. RAIN, 1980, No. 36, pp. 2-3.
 
Leach, Edmund. “Writing Anthropology” [J]. American Ethnologist, 1989, Vol. 16, No. 1, pp. 137-141.
 
Malinowski, Bronislaw.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erm[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7.
 
Marcus, George E.; Dick Cushman. “Ethnographies as Texts”[J].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1982, Vol. 11, pp. 25-69.
 
 
 
注释:
 
 
--------------------------------------------------------------------------------
[] 转引自“远方文化的谜: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王铭铭,2005144)。
[] 英文原文为“Exterminate the brutes”(引号,斜体)。就此许烺光和利奇曾有过论争。许烺光认为此语可折射出马氏的种族中心主义倾向,而利奇则为马氏辩护,认为这是马氏借助康拉德名著《黑暗的心》里面的著名短语所开的自嘲式玩笑。(Hsu, 1979, 1980; Leach, 1980
[] 诸如Marcus, Cushman, 1982; Clifford, 1988; 马尔库斯,费彻尔,1998;克利福德,马库斯,2006
[] 当然,反思性的人类学作品还有很多,比如巴利的《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日记》、拉比诺的《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杜蒙的《头人与我》、克拉潘扎诺的《图哈密》、德怀尔(Kevin Dwyer)的《摩洛哥对话》等,但由于它们过于在意“反思”而改变了通常民族志的对象,把重心换到自己、自己与土著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异文化社会,所以应该另文探讨。
[] Akobo Realism”是格尔茨对埃文斯-普理查德文本建构策略的一种带有嘲弄意味的说法。格尔茨认为,埃文斯-普理查德通过“写作”使人深信,他所说的一切本来就是如此的,具有绝对的、毋庸置疑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埃文斯-普理查德热衷于使用简单的、少有限制与修饰的主--宾句型来做单调、浅白的陈述与断言,极少使用嵌套性的从句、探寻性的疑问句、留有余地的条件句和引人深思的省略句。他还通过表述技巧、民族志照片、人类学图表等的使用,追求文化描写的可视化,从其作品中,读者似乎看到一张接一张地闪过的人类学幻灯片,并在视觉化的想象中忘了质疑和思考。(Geertz, 1988: 49-72
[] 利奇认为格尔茨的这种说法让他“非常震惊”,质疑之意十分浓厚:是否真的存在社会人类学的英国学派?其特征是什么?利奇以他本人和弗思、福特斯两位老师为例否认了所谓“写作风格”的一致性。此外,他还批评了格尔茨在《著述与生活》中的其他许多观点、思路,比如:利奇认为,被格尔茨称为“马凌诺斯基的孩子”的拉比诺、克拉潘扎诺、德怀尔(Kevin Dwyer)与马凌诺斯基没有任何联系(Leach, 1989)。
 
 
作者简介:
胡鸿保(1948-),上海市人,人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类学史研究。
张丽梅(1982-),女,湖南隆回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邮编:10087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社会学视野网2008-04-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关于民俗志深入描写的一些初步设想
下一条: ·[何明]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
·[陈杭勋]多点民族志视角下民间传承群体及其实践与民俗节日差异化·[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