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听众朋友,欢迎继续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别节目《中国之路》,我是主持人弥清,陶教授走过的地方比较多,有没有这样一些典型的例子,就是保护得特别好、村镇的保护和人的生活比较协调的这样一些例子给我们讲一讲?
陶立璠:有些村落,像我去过的江西流坑,流坑是一个古村落,这个地方它的古老的建筑和里面生活的人们,多少年来都是延续着自己的一种传统。因为这个村落是一个董姓的村落,在村落的历史上记载都是董仲舒的后代,那就是说从汉代一直到现在,这个村落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像这种村落里边我们今天看到的和我们其它的村落来比,它是一个保存得非常完好的,那这种是靠着什么力量来保护下来的呢?原来它不是靠我们政府的力量来保护的,它是靠了一种家族的和宗族的力量来保护的。他们还有一套他们自己的村落管理方式,比如说宗族的管理方式。另外,这个村落里文化的保存非常地深厚,它这个村里边出了文状元,出了武状元,出了上百人的举人,几百人的秀才。所以这个村落整体上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村落,所以从道德的观念和它的一套管理上来讲都非常严。像这样的村落在中国来讲也是不多的,它保存得非常好。
主持人:对,听起来很让人向往,但是也有比较无奈的一点,它得以保护不是因为我们政府各个部门协调、做得有多好,是得益于它的宗族的力量。同时,它的宗族的这种做法本身可能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陶立璠:对,它符合我们中国儒家的一种道德礼仪的传统。
主持人:说到这里呢,我们又想起一个问题,现在想陶教授刚才说流坑这些地方还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切都保存得非常完好,流坑可能是相对比较偏僻的一个地方了,尤其像斋堂这样离大都市比较近的古村镇,它保护起来可能矛盾也比较多,还有北京的胡同,这两年的保护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要保护这样的原貌,甚至像陶教授说的,要保护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毕竟社会在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采取更便捷、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可能,比如说,我们就不用再烧炕,我们去烧电暖器,照明我们不再用马灯,而我们是用电灯,非常的方便。我们的游人喜欢看到马灯,我们喜欢睡热炕,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那里的主人村民要生活,他们是不是喜欢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来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杨老师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矛盾的情况。
杨德林:这个是肯定有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设施的进入,对农民的生活确实有一个大的质量上的提高。
主持人:所以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用一种新的、更科学的方式来生活。
杨德林:他们现在还是比较喜欢现代化的节奏和方式来生活。
嘉宾杨德林与国际台主持人在直播间录制节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