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六
  作者:刘魁立 萧放 尹虎彬 张雅欣 周锦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4 | 点击数:36139
 

寻找民族文化的脉络

  【绿极极】民俗在向多元化发展,我们总说民俗体现了信仰。那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信仰也在多元化(比如宗教的引入),那么如何保护即将失去的民俗呢?能举例说明吗?进入博物馆?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12月11日的论坛上,我们提到了是否该创建"春节失落习俗博物馆"或者叫"春节失落民间艺术博物馆"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的专家怎么看?

  【s秋水伊人s】保护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设我们的"新民俗",在当代社会,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更加显示出一个民族的自我创新意识和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绿极极】说的很对,就如老北京的四合院,虽是经典,但也不是一点儿也动不得。

  【特邀嘉宾:刘魁立】对待传统文化用一句老话说,要有分析的态度,不是所有的历史都值得留恋,尊重传统并不等于说我们要照样保留所有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假定我们把我们的祖先的坟墓都保留下来的话,我们就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地球上再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了。我尊重我的祖先,但我甚至连自己曾祖父的名字都不知道,许多家族没有族谱,连他们的名字也都没有保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尊重我们自己的祖先。在传统的春节习俗里,有很多事象是变异了,或者用你所用的词是"失落了",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今天我们看昨天,仿佛丢了很多,但是倘使昨天的人起而复生,他们看今天,也会发现我们是多了许多。

  【特邀嘉宾:刘魁立】建立博物馆,我是赞成的,但是,要有历史感,我们不能做一个"共时"的博物馆,要对不同时代做出准确的标识和记载,地域也是如此,不能把某一地的习俗说成是另外一个地方的或者说成是全国的。习俗的记录应该有时空的定位,这样才能给人们以准确的历史知识,我想,高质量的、科学的、给人们以真正历史知识的博物馆肯定会在我们中国的许多地方出现的,这是我们尊重历史的一种表现,而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自己历史的民族,不信你再过三十年看,这样的博物馆会不止几个、几十个。你的愿望我很赞赏,但我不喜欢你用的命名,我不喜欢"失落"这个词。

  【特邀嘉宾:刘魁立】对,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民族文化如何发展,如何在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关系到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这里有几个关系,一个是传统和现代,另一个是民族和世界,而这两个关系又是彼此相涉的。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录,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而且也是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更重要的,它也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本质性的基础,情愿不情愿它都是这个基础。我们和自己的历史进行对话,它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发展自然有变异,但是,变异并不意味着都是发展。至于说我们和世界,我以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某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能成为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础。为了整个人类的进步,文化应该是多样性的,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体现,我们不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失掉自己,发扬民族文化也是我们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总之,你谈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一时还很难描摹出我们民族文化将来的清晰的面目,但是我坚信,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会在人类历史上发出更加光辉的色彩来。

  【热情薯片】你们会潜心发掘民族文化的内涵么?还是把民族文化拼东拼西?

  【网友嘉宾:张雅欣】民族文化的形式可以东拼西凑,但是民族文化的内涵并不是可以拼凑出来的。它是一个民族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共同传承创造的,而非若干个人就可以将它改换门庭。作为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和保护者,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激情,就是让我们中华文化不断绵延发展。

  【高正奎】中国的春节文化在整个世界的节日文化里占据什么地位?春节文化的发展对整个世界的节日文化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特邀嘉宾:萧放】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人口众多的民族,它的民族节日文化在世界节日文化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丰富了世界的生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保持和发展我们民族的节日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能够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一个文化,它是否被延续或者保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一个文化的自觉性问题,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性,我们就会觉得它是包袱。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文化自觉的话,我们尽力去建设它,民族文化就会得到长久的发展,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福分。

  【喜欢做DJ】我们现在的春节文化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在什么地方做一些新的尝试?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结合起来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这是不是可以?

  【网友嘉宾:周锦章】传统节日有一个社会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现代化的问题,在过春节时我们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一个新的节日文化空间。

  【yq117】请问嘉宾,一个民族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的结果,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民族节日文化如何适应社会的进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为时代前行提供巨大动力呢?

  【特邀嘉宾:萧放】传统节日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心结,它承载着许多的民族文化内容,它与现代生活有区别的一面,也有协调的一面,就看我们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面向现代的时候,不可能离开我们已有的传统。现代是传统的发展,传统是过去文化的结晶,它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虽然我们不能死抱着传统不放,但也不是说享受现代生活就可以抛弃传统文化,也不是说我们主观上想抛弃就能抛弃得了。在现代节日文化建设中,我倒觉得对传统节日文化给予较多的注意,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节日中,有很多政治的、经济的和西洋的节日,它们分散了我们节日文化的注意力,不利于民族节日文化的建设,如果我们能更加重视传统的节日文化,我们就很可能能调动更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节日文化更能贴近民众的生活。我们现在的民族节日因素不是多了,而是传承少了。传统的节日,除了春节以外都没有假日,人们不能够充分地享受传统的节日文化,而一些非传统文化的节日,因为它与民众的心理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人们也不能体会到节日的情趣。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我们的政府应该注意这个现象,使假日经济更健康、更理性的开展。

  【网友嘉宾:尹虎彬】节日是民族习俗一类的东西,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心理,但是,这类文化现象不可能像政治和经济那样是强势文化。象现在某些人提出的文化大省概念,这是本末倒置。想一想吧,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不发达,政治不进步,它的文化还值钱吗?如果我们的经济发达了,成为大的强国,我们的文化传统自然就变的有价值。现在的中国旅游热和汉语热,只能说明我们的经济建设上去了,国家强盛了。希望用文化来促进经济,这种想法好,但是,效果可以值得怀疑。有一个现象,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是现在北京的大街上到处吐痰的痕迹。你说这时候文明传统哪里去了呢?关键是咱们的生活质量还不高,经济不发达。

  【特邀嘉宾:刘魁立】"射大雕"先生,你是要写博士论文吗?如果是的话,你的题目是什么?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构,视角和手段都是多方面的,切入点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从语言符号的角度观察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构未必不可以,但我想也未必能解决全部问题。我很希望你把问题提得更具体一些。

 

  【yq117】这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是责无旁贷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5)

上一条: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下一条: ·南方民族的节日习俗与文化传承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