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化的主体——人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我们的“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在线论坛已经进行了四期。前几期专家分别就仪式、百姓生活、习俗演变、多元文化融合等几个角度与网友和主持人进行了探讨交流。今天我想请两位专家首先从节日的主体——人的角度来对“节日”、“春节”进行一个总体的论述。
【特邀嘉宾:林继富】节日文化始终以关注人为中心,人是节日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节日文化,反过来节日文化又在塑造人。节日文化塑造人的方式有很多渠道,有诸多的因素,也就是说,它将一个自然的人塑造为一个文化人,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一个综合系统而又漫长的的过程。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隆重、最具有全息性的一种节日文化,因此,春节中人的活动应该是所有节日中最突出的,是体现人的个性、人的精神的一个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节日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个性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
【特邀嘉宾:高丙中】前几天,大家主要谈的是仪式,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仪式中的人。谈仪式可以是离开人的年龄、社会阶层、民族特性等社会性因素,但是谈仪式中的人恰恰是要谈参与主持仪式的人,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受教育状况、甚至兴趣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大家谈仪式的时候也谈了民族特征、时代特性,也就是说民族差别、地区差别,但是,与我们以人的差别为主要论题在侧重点上还是不一样的。简言之,谈仪式中的人,就是要提醒我们各位我们并不是作为一个平均人、同质人而出现在文化活动中,这里边既有社会多样性的问题,也有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热情薯片】我觉得仪式虽然看似死板,但却会无意间保存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感情。节日中的仪式也使我们感到了人在一起的力量与团结,优秀的传统仪式就象是一副内涵深刻的抽象画,我想很多东西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品德与精神!
【s秋水伊人s】在节日文化中,哪种人应是创造这种民族文化的主体?
【特邀嘉宾:林继富】作为传统文化的节日文化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构建的基础是多侧面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无疑是它的核心,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在为节日文化的形成、发展、繁荣作出贡献。不同的人,为节日文化的发展有不同的推动作用,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来欢度节日。但是我认为创造节日文化的主体应该是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广大民众。
【热情薯片】或许真正的主体都是劳动人民,在他们当中只有每天不停地工作、不停地操劳生活,他们很少有人会有艺术,他们都是纯朴的,艺术是要去给他们享受的,哪怕是一种新鲜感。艺术家想象空间中:拿起锄头就是为人民,我认为这并不局限,因为劳动者也都需要扩展自己,需要了解更多的,所以艺术就算是对农民来说,创造者也不可以想当然。就象是中国的动画片一样,给小孩子看的就弄个小猫小狗,奶油配声,这完全是艺术家个人的想当然,也完全是站在不理解、也懒于理解的层面上。这样对孩子看动画片时来说是冷漠的,对劳动完一天的劳动者来说一天下来打开电视机,说是为人民的电视,但实质却是不公平的!每天都能听到五个一,可真正谁是真的用真诚的态度呢?这点搞艺术的人自己衡量吧!我现在还不是劳动者,但是通过小时候看动画片特别是和国外人情味的动画片相比较已经能够得知。个人意见,仅作参考!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节日活动中的人有无职、级别之分,如果有你认为有哪几种?
【特邀嘉宾:林继富】节日文化活动中,人的身份主要通过空间的转移而得到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人角色的转换和职能的移,这种转移主要有国家公务人员、祭祀人员、 普通百姓等,他们在节日活动中是平等的,他们的转移主要是他们从一个社会的人转向为一个情感中人。也就是说,在节日文化中,人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逐渐被淡化,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忘记了自己所承担的一切社会职务和家庭责任,代之而的是他们主要以表达情感为中心,这种情感有亲情、友情和恋情等。因此节日文化在传达情感的同时,就能够达到狂欢,乃至忘我的境地。
【特邀嘉宾:林继富】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节日活动中,有一些有着明显的职别之分,诸如祭祀、演员等,对此我觉得这种区别是暂时的,一旦祭祀完毕、演出结束,他们和一般民众一样参与到其他的节日活动之中。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祭祀、演员等职别并不是他们身份的标志,他们所从事的这类活动,在节日文化中,主要体现在民众对他们的价值判断上。我觉得在节日活动中,人的身份是平等的,换句话说,节日活动中的人是没有身份的。他表现为地位平等、性别平等、年龄平等等。这种平等,我们在节日文化所出现的概念中得到很好的印证,诸如政治、皇权、王爷等带有政治和地位、身份色彩的上行概念很难找到;相反,节日文化中的下行概念却特别地盛行,诸如人们、土地、收获等。因此节日文化中的民俗承担者各自遵行着自身的文化逻辑来参与节日活动和丰富节日内容。
【特邀嘉宾:高丙中】传统的春节文化有它的伦理,主要尺度是尊卑长幼,如:辈分、亲疏。可是当代的春节文化活动包含着多种社会尺度,除了家庭伦理之外,行政级别的高低也在春节社交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节日活动中,人是如何在转换自己的角色?
【特邀嘉宾:林继富】节日活动中,人往往表现出与平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正好说明人是通过了角色的转换以后造成的,那么,人通过什么途径来达到其角色的转换呢?换衣服:节日中人的服饰往往是最富文化色彩的,他们穿上崭新的衣服,使自己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达到了自己进入新角色的境地。洗澡:在一些节日或喜庆活动前,人们不仅要清扫房子,而且要清洗自己身上的污垢,以便干干净净地欢度节日。这里面是否包含着舍弃旧的东西,重塑新我的过程呢?这种民俗有许多旁证,诸如,西藏的沐浴节,传说一个长得丑陋的女孩,在河里洗了一个澡而变得如花似玉,从而使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新我。祭祀活动:节日中的祭祀活动在不同的民族和人群中有强有弱,其祭祀人数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代表,也可以是全体民众参与。他们通过祭祀,既是对过去一年的神灵佑助的酬谢,也是期望神灵赐予来年的福禄。通过祭祀,民众觉得自我角色在发生变化。时间的转换:这种现象在节日文化中十分普遍,但又往往不被民众所察觉。在中国民众那里,时间被认为是死的,也就是说,一旦某一个时间消逝,它就意味着以前的终结。因此每一个新时间的到来,就意味着新的生活可能开始,持续多年的生活也将要发生某些变化。故此,民众通过节日中“日”的变化和转移,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使民众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对生命永远充满激情。继之,民众在新的时间里,转换了自己的角色。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认为哪类人群在传承传统春节文化或习俗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妇女、孩童、男子、老人……?
【特邀嘉宾:高丙中】说哪类人群更重要那要看是对谁更重要。超然一点说,各有各的重要性,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可能都觉得自己适得其所,这正是传统的魅力之所在。因为既然是传统,就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不同于偶然行为的随机性,它是无数次的互动所磨合而成的,只有在参与者各得其所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稳定的习俗模式,代代相传。从传统的“父权”社会来说,当然是父亲的责任更重要,因为他是重要仪式的执行者,而母亲只是服务者。恰恰是这个服务者的角色,子女的感受是母亲的作用更重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