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春节文化网上谈之五
  作者:高丙中 林继富 宝山 龚浩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5 | 点击数:36775
 

 

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先请专家给大家解构一下今天的主题吧,怎么理解“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特邀嘉宾:林继富】我觉得“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这个词,虽然比较难以把握,但是我觉得它还是能够表述出我们今天晚上所要谈论的“节日文化与人”这个主题的。我认为这种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公民身份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具有法律规定的和年龄限制的一个概念;第二,所谓文化维度应该是指文化的多面性和多层次性,诸如,人的文化维度包括不同职业、不同的身份等。

  【特邀嘉宾:高丙中】所谓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是从公民身份的构成而言的。公民身份有多个维度,如:法律的维度(比如说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早期过程当中,个人往往在法律上并不是平等的,比如说有贵族、有平民、有统治阶级、有被统治阶级,但是公民概念提出之后大家在民法上都是平等的),政治的维度(人人都有投票的权利,并且人人都有投一票的权利),社会的维度(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例如平等受教育权、基本的劳动保障、基本的医疗保障)。而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主要两层意思:一、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群体,都有保留他自己特有的文化(例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权利;二、每个人或者每个群体都享有整个社会文化的权利,如: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游览国家的名胜古迹等权利。反过来说,也就是国家有为每个公民获得这种文化提供条件的义务。

  【春节小精灵】能否请专家谈谈在西方节日中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特邀嘉宾:高丙中】西方包括的国家很多,我也只去过日本、美国,拿美国加州和夏威夷的例子来说,各个族群可以保留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并且在自己的节日里,展示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学校里,老师也鼓励各个族群的学生,在学校展示自己的民族艺术。他们的理论是公共空间和学校是属于公众的,公众有权利展示自己的文化。地方政府有义务为这种展示提供条件、给予支持,所以在这些地方总是隔三差五地看到各种各样的游行队伍,各种各样的汽车方队,各种各样的旗帜标语。

  【2003年的幸运小羊儿】您讲的这些是环境,但是我更想了解“人”在节日中的位置和文化意义!

  【笑春风!】请林老师谈谈藏历新年中人这个主体的文化维度是什么?

  【特邀嘉宾:林继富】我很荣幸能够回答你这个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一个提问,对这个问题我感到十分的亲切,因为,我曾经在西藏工作过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亲身经历过八个藏历新年,每一次新年我都能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在藏历新年中,虽然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但是,人在藏历新年,所展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节日的主旋律,很值得去学习。人在藏历新年中是平等的,他们彼此的尊重,互敬互爱,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非常鲜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虽然藏历新年中也有不少的敬神的活动,但是,它最终表现的是人的思想,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正是藏历新年中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这样一种精神核质,才使藏历新年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发展。

  【笑春风!】谢谢林教授的解答。我虽没到过西藏,但从你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文化。我父亲曾参加过解放西藏的战斗,是他引发了我对那片神秘土地的好奇和向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4)

上一条: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下一条: ·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性重构
   相关链接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王嘉炜]莆田涵江地区“三元节”民俗研究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汪德生]探究立春节日文化的演变与传承·[季中扬]乡村社区研究视角下的节日文化
·[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柯小杰]夬儒节:羌族节日民俗的复兴·[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田兆元 刘慧]高校联盟模式下的节日文化谱系建构·邹明华:正视节日文化在当代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菅丰]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田兆元 游红霞]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
·[陈策]中韩两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比研究·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民协:关于成立“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邹明华]节日文化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纽带
·[郑亮 王艳花]诺鲁孜节日文化阐释·[田兆元]凤舟竞渡,端午本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