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谈做客CCTV.com的感受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请各位专家和嘉宾谈谈做客CCTV.com春节文化网上谈在线的感受,坐在我们的网络演播室面对陌生的网友和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熟悉的学生传播思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特邀嘉宾:林继富】这是两个既相同但又非常不同的公共舞台,两种不同的平台都可以畅叙出相同的思想,都可以闪现出智慧的灵光。但是,其表达的方式却是相差太大太大,一个是坐着,有时思想出不来,站在讲台上,我可以洋洋洒洒的面对我的学生,表达我的思想;面对一台电脑,好像一个监视器,使我局促不安,而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熟悉而可爱的学生,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思想的表达上,我都可以张扬我的个性,展现出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今晚我能跟网友们敞开心扉的交流我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我来说是第一次,你们的智慧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我的许多关于节日文化的理解提供了不少有利的启示,与我来说终身难忘,你们的热情强化了作为民俗学者的我的责任感和文化自觉,希望大家在不断加强保护口头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今天发挥我们的群体力量和民俗情结,谢谢各位网友。
【特邀嘉宾:高丙中】结束语:谢谢大家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我知道怎样上网聊天了,不过在家里聊得要自己打字。网上聊天这么好玩,我很高兴,但是我很紧张,紧张的是别让我们家小孩也知道上网聊天这么好玩。预祝大家过一个好年!
【网友嘉宾:龚浩群】在线的感受有一点紧张,面对网友才发现生活中有这么丰富的话题需要思考,获益很多。在网络的牧场上,放牧心灵,总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感觉。春节还没有到来,但我们已提前感受到节日的氛围。这是节日在网络上的延伸。谢谢各位网友,也感谢主持人和版主及其同仁给我们这个交流的机会。我们决定今后多多上网。
【网友嘉宾:宝山】今日有幸能在CCTV.com春节文化网上做客,学到了很多。感谢网友对我的启发,感谢网页主持人给我的机会。通过这次网上谈话我找到了自己的短处,也找到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谢谢!
【现场版主:诗曼】各位网友,今天我们围绕“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特邀嘉宾林继富老师认为创造节日文化的主体是广大民众,我认为我们今天的论坛形式也正体现了这一点,每个网友、每个关注我们自己节日的人都参与了讨论,那么我们由此得出的一些相关论点也就变得更客观、更深刻、更具大众特色。网友们,谢谢你们的参与,你们的参与也正是对文化的建设,你们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将在文化的进程中留下痕迹……
【热情薯片】我希望我可能在生活中很少用的语言能够在论坛中留下痕迹……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东西。希望就象是纪录片中看到的守林人那样,即使是在种树,我也希望有人能够守住我们自己的文化。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结束语]我们又不得不要向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特邀专家、网友嘉宾、各位网友的智慧贡献。明天,我们继续相约《CCTV.com春节文化网上谈》。明天的话题是“与时俱进的春节文化—-民族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明晚见。
春节的民工潮现象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如何看待春节的民工潮现象?
【特邀嘉宾:高丙中】春节民工潮问题及其讨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公共空间被扭曲、被归罪的例子。对于春节民工潮成为问题或者它的问题化,有一个被不公平地对待的过程。在社会巨大变动的时期,一种群体会作为攻击目标和社会问题的替罪羊,并因此起到遮掩和延缓社会矛盾的功能。当某种社会责任或社会问题进入公众话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时候,人们总要把罪名归于某个可以指证的对象。实际上,该对象可能是罪有应得,可能只有部分责任,也可能完全是无辜的,甚至是受害者。有时是一些社会势力蓄意转移责任。可是,公众有时候满足于有这么一个对象,而不太理论事实或真理。这样做符合该势力本身的利益,有时候也因为它转移了目标而使矛盾一时没有爆发成冲突。
【特邀嘉宾:林继富】春节民工潮在社会舆论中就是这种遭遇的结果:春节期间的交通危机要怪民工潮,而民工潮的形成在于春节阖家团圆的观念和习俗作祟。这一舆论显然使一系列首先应该纳入讨论和同样应该纳入讨论的问题如造成城乡壁垒的二元结构的历史责任、交通部门的问题、大学生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探亲高峰都逃脱了干系。这样的结论大家容易接受,因为传统习俗本身不会抗争,抗争的只能是其代表者,而民工根本挤不进讨论圈。这是不公正的,但是,社会或者说一些社会势力需要这样做。
正面引导节日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