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逻辑(论文摘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7 | 点击数:4340
 

 ■ 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逻辑

  肖青在《思想战线》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民族村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每一次的建构都会对本民族的“传统”有所选择、传承和重组。只要这些“传统”能够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某种结构性功能、能直接或间接地契合民族文化主体的现实生活需求和族群认同心理,该民族文化事象就能不断发展、延续,并进入新一轮的民族村寨文化现代建构。同样,只要民族村寨的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之间继续存在着博弈共谋的复杂关系,民间草根的“小传统”就会继续能动性地创造自身的历史,并与“大传统”的现代性宏大叙事共同形成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随着民族村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寨社区中“作为符号的民族文化事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变迁,但作为过程的民族文化生活却始终不会停止。在消解与建构、传承与再造的多元格局中,民族村寨文化最终将走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8-9-5

上一条: ·[蓝爱国]网络文学的民间性
下一条: ·[安德明]从农事禳灾看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征稿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