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对外学术交流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

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简介
  作者: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2-14 | 点击数:11023
 

国际民俗学者组织

Folklore Fellows (FF) 

 

       一个致力于在世界各国民俗学者中开展合作和交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该组织于1907年创建于赫尔辛基,其发起人是芬兰学者卡尔·科隆(Kaarle Krohn,1863~1933)和丹麦学者阿克塞尔·奥利克(Axel Olrik 1864~1917)。前任主席为芬兰著名的民俗学家、史诗研究专家劳里·杭柯(Lauri Honko);现任主席是芬兰民俗学家、比较宗教学家安娜-利纳·斯卡拉(Anna-Leena Siikala),工作基地设在芬兰土尔库大学卡勒瓦拉研究所。

      1908年芬兰科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838年的芬兰科学学会)成立之后,将该组织正式纳入其学科机制的管理体系中,赫尔辛基大学的芬兰语教授、比较文学研究专家、芬兰“历史─地理学派”(Historical-geographical School)的奠基人卡尔·科隆成为该组织的领军人物,并于1910年创办了该组织的学术著作出版体系“民俗学者交流”(Folklore Fellows Communications, FFC),在国际口头传承和民俗学研究领域一直享有极高声誉。尽管“民俗学者组织”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共同体,在后来的几十年间几经起落,一度沉寂,但每年坚持在“民俗学者交流”书系中出版3至5卷专著,则反映着该组织创建人科隆和许多国家民俗学者一直共享的学术理想和研究理念,即加强民俗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世界各地的民俗学者开始了更紧密的合作。芬兰科学院的四位民俗学院士劳里·杭柯、马蒂·库斯(Matti Kuusi), 丽亚·维尔塔恩(Leea Virtanen)和安娜-利纳·斯卡拉也形成了新的共识,除沿用原有“民俗学者组织”(Folklore Fellows)的名称有其历史性纪念意义外,应当将其学术活动从单一的出版活动推向更广阔的信息交流、学术研讨和专业培训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世界各地吸纳全职会员、荣誉会员和通讯会员,扩建为一个国际化的民俗学者组织工作网络。1990年3月,芬兰科学院通过了这四位民俗学院士递交的提案,同时成立了由这四位学者组成的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同年年底从第一批会员中产生了国际顾问委员会。杭柯被任命为两个组织机构的主席,一直担纲着国际民俗学者组织的领导工作,禅精竭力地为推进国际民俗学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2002年7月,杭柯和维尔塔恩这两位民俗学家相继去世,芬兰科学院新增补了三位执委,并在同年任命自1995年起就担任着副主席的安娜-利纳·斯卡拉为“国际民俗学者组织”的主席,兼任“民俗学者交流”书系和《民俗学者网络》通讯的主编。

      在刚刚过去的十多年间,国际民俗学者组织在杭柯教授的领导下,主要致力于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通过《民俗学者网络》(FFN)这一通讯工作平台,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民俗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联系;2) 继续出版“民俗学者交流”书系(FFC)以推进研究著述的发表与学术成果的传播;3)办好“民俗学者暑期学校”(FFSS),开展跨地区、跨机构的民俗学专业培训。

      该组织一直在芬兰科学院的领导和资助下开展工作,对内设有执行委员会,由3至5位芬兰民俗学家组成,主席由芬兰科学院直接任命;对外设有的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由10位世界各国杰出的民俗学专家组成,包括执委会成员。据芬兰科学院学部于1990年通过《国际民俗学者组织章程》的条款,其会员资格分为全权会员、通讯会员和荣誉会员三种;全权会员以不超过100人为限,其中的四分之一必须是欧州和北美以外的专家学者,并从中产生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目前会员人数已经达到650人,均为各国有突出学术成就的民俗学者。为切实加强会员之间的学术联系,适时发布出版信息、科研教学动态和前沿性学术成果,该组织每年出版两期学术动态《民俗学者网络》(Folklore Fellows Network, FFN),免费向会员寄送,每期的总发送量达1,300份,到2003年年底已累计出版了25期,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及时进行在线发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研究》2004年第4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钟敬文]在欢迎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会上的致词
下一条: ·我会会员参加“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链接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陈昕]启蒙理性与浪漫精神
·[意]朱泽佩·科基雅拉:《欧洲民俗学史》·[董晓萍]多元民俗叙事:钟敬文与普罗普的对话
·[巴莫曲布嫫]劳里·航柯 ·[佩卡·哈卡梅耶斯 安涅丽·航柯]芬兰民俗学50年
·[刘锡诚]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之得失·[刘锡诚]民间文学普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会议征文]现代社会中的民间传统:纪念芬兰史诗卡莱瓦拉出版160周年
·[尹虎彬]全球化时代的民俗学·芬兰口传文学资料库介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