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AT分类法是否适合中国故事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争议,并不是在前述层次上发生的。争论发生在现有AT分类法是否适合中国民间故事上。
AT分类法是1910年阿尔奈(Aarne)首倡,1928年美国学者斯蒂·汤普森(StithThompsen)完成,并于1961年修订的。他们赖以概括出民间故事类型的故事文本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包括一部分非洲资料和亚洲的资料。引用中国资料极少。从归纳法本身来说,资料的欠缺使它无法保证普遍性。因此,它很可能不适合中国民间故事。丁乃通确定中国故事类型和亚类型共843个。其中575个与AT分类法一致,中国特有的有268个,且大多数只是亚类型。尽管他认为这已经说明中国故事可以纳入到AT体系中,但是,毕竟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类型和亚类型是中国特有的,而且他所纳入到AT体系中的故事类型和亚类型有一些很勉强。
在中国追求国际化的时代,丁乃通的做法受到追捧,仿佛艾伯华有贬低中国民间故事普遍价值的嫌疑;而当前时风一转,国人又从强调中国故事特殊论的艾伯华身上发现了价值,AT分类法大遭怀疑。可是,即使AT分类法不适合中国故事,我们也应该参照它去重新建立更加具有普遍性、更加完善的世界民间故事类型,毕竟目前还没有一个比它更好的类型体系。假如我们想要建立民间故事研究的世界视野的话,AT分类法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7-31 10:28:27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