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广州泮塘五约“龙船景”为中心
彭伟文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社会与文化发展学院)
摘 要:传统节日的大型民俗活动具有极大时空特定性、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这种民俗事象之所以一直被传承,其娱乐功能和亲睦功能带来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南部传统农业区域的端午节龙舟活动形式“龙船景”就是其典型之一。
龙船景的主要形式村落之间为划着盛装的龙舟互相拜访,在珠三角南部传统农业区域几乎无处不有,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整个过程可持续20天左右,规模盛大,热闹非凡。招待友好村乡举办龙船景通常称为“招景”;划着龙舟到招景的村乡去拜访,一般称为“趁景”,但若与招景的村乡有历史渊源,则特别称为“探亲”。无论是招景的一方还是趁景的一方,都有全套礼仪需要遵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人早早在龙船埠头恭候;前来趁景的龙舟到达,双方拱手致意,双方交换礼物后,需在埠头前方或附近水面缓缓划行,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挥舞彩旗,“三进三退”后才离开,称为“游龙”。
本研究聚焦于广州西关泮塘五约龙船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对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实证性分析。
在有龙船景民俗传统的村落,都有大量热衷于龙舟活动的人。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踊跃参与龙舟活动的原因就是“爱好”。这种“爱好”不仅体现在端午节前后的龙舟活动中,还体现在对龙舟活动所需条件的日常准备,包括对周边水文环境的了解、生产与生活资源的有意识分配、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意识地向端午节集中等方面。在以上日常准备中积累的对节日活动的期待,当节日到来时达到最高潮并被释放出来。因此,准备过程中所付出的各种或有形或无形的代价,都会在节日期间得到极大的正反馈,成为促使他们再次投入下一个节日准备周期的重要动力。而以上行为方式,是在传承群体内部共有,且在代际之间有效传承的。
龙船景的民俗功能在于“村乡交往”,当地人称之为“高兴一下”,亦即和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热闹一下,具有鲜明的亲睦功能。龙船景活动过程中的“高兴”是多层次的。既有友好村乡层面的礼仪性交往,也有宗族之间的血缘性连结,同时还有招待亲友“睇龙船”这样家庭、个人层面的社会交往。在端午期间互相“招景”和“趁景”的友好村乡,在平时也会以联合自卫、生产合作、联姻等形式保持密切的往来。通过对泮塘五约友好村乡地理分布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珠三角村落之间“梅花间竹”式的交往图景。这种交往方式,是在法律尚未健全的前现代社会依靠自组民间武装自保的珠三角乡村社会,互相制衡以最大限度减少摩擦,避免武装冲突的现代遗留。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法制完善,原本的联合自卫功能逐渐消失并被遗忘,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极大变化后,这种遗留以维持友谊,满足情感需求的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在龙船景活动中以游龙互访的方式集中表达出来。
关键词:传统节日;精神价值;社会价值;泮塘五约“龙船景”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