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张瑶]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
——湘西花垣县排料村苗族赶秋节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张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20 | 点击数:158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作为民间技术的巴代做法
——湘西花垣县排料村苗族赶秋节田野调查报告
张瑶
(西南财经大学)
摘  要:赶秋节是苗族隆重节庆之一,历史悠久。苗族人民为纪念秋公秋婆蚩尤夫妇重农耕,创五谷的丰功伟绩,每年立秋这天,都要举行秋祭活动。县内逢哪个地方的场(赶集),该地的场便是这一年的秋场。花垣县至排料村的班车每日仅有下午三点半的一趟中巴车,车程1.5个小时。2024年民间赶秋节的场地点在排料村,周边村子如排碧村、桃花村、双龙镇等皆派出代表队伍参与。巴代做法作为一种民间技术,其设置的诸多对要求例如女性被排除在外,成家后男子才可学习,这些限制甚至禁忌形成了巴代对外的门槛。所有法事皆出于保护人身安全、使人间稳定的目的。同时对做法的时空场域并无特殊要求,无论是在石师傅家中还是村民家中做法,实际上都在说明了神俗二元的空间重叠现象。
关键词:苗族;巴代;赶秋节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勋]白俄罗斯人的传奇散文:特征、与民族性格的联系
下一条: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相关链接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
·[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方守永]《苗族古歌》的叙事艺术研究
·[冉小芳 左红卫 王耀萱 龚光平]乡村振兴视阈下剑河苗族剪纸的传承发展研究·[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
·[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式演变·[石寿贵 石维刚]浅谈苗族的赶秋节文化
·[杜琳宸]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肖远平 奉振]苗族民间故事善恶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吴照辉]高排苗族婚俗调查与探讨·[石维刚 龙宗清]湘西苗族舞狮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