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王悦]汉代匈奴服装材质融合的造物观念研究
——以诺彦乌拉墓出土服饰为例
  作者:王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2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汉代匈奴服装材质融合的造物观念研究
——以诺彦乌拉墓出土服饰为例
王悦
(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蒙古国诺彦乌拉匈奴贵族墓出土了种类丰富的服饰实物,其中不仅大量使用丝绸,还呈现出丝绸、皮毛两类服装面料的多种拼接形式,以及丝绸与北方服装形制的多种组合方式。这种“混搭”风格不仅体现了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放和包容,更反映了丝绸在融入匈奴服饰系统过程中,从面料转化为材质的社会文化意义。贵族群体对丝绸有意识地占有和使用,成为匈奴阶级社会身份差异建构的有效手段。而在保留服装形制的同时,将丝绸巧妙融入匈奴服装各部分的种种安排,揭示了游牧文化中强调实用性的造物观念,仍作为汉代匈奴服饰文化交融的底层逻辑发挥着相当显著的作用;并展现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物质文化的流动对匈奴服装艺术创造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汉代;服装材质;匈奴;文化交融;造物观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
下一条: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
   相关链接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赵洋]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
·[巩宝平]略论汉代节日的基本特征·[朱毓瑶]汉代民众的精神世界初窥
·[田家溧]汉代厚葬风俗的成因及教化意义再探·[孙少华]史书“故事”的文体衍化与秦汉子书的叙事传统
·[王洪震]汉家傩事·[王洪震]汉画里的校雠图
·[王素珍]汉代民俗学研究·汉墓壁画展现汉代宗教信仰体系
·[贾冬梅]汉代画像石记录齐鲁风俗·海内外学者在河南研讨“汉画与汉代社会生活”
·汉唐信仰研究的新视角 ·[王明珂]边界·移动·抉择:《游牧者的抉择》结语
·[沐风子]“大家”的“汉代思想小史”·[贾丽英 武广洁]汉代的致爱巫术“媚道”为何如此繁盛
·[段伟]论汉代的禳灾制度·[李真玉]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