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王若帆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于多民族文化互动融合的整体历史进程中。清代以来,中央王朝重点关注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团结问题,在该地区实行了诸多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的管理措施。随着中央政权统治力的增强,国家统一的观念也逐步在滇西北的各边地土司中获得认同。边地土司通过内附中央政权,对地区多民族事务进行有效管辖,推进了多民族间的互动往来和文化交融,又进一步通过文化认同强化滇西北地区的多民族团结意识,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人物是云南滇西北康普地区的边地土司禾娘。[ 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158.]禾娘通过建造寿国寺有效维护了中央统治与民族团结,表明了自己维护中央通知的鲜明立场,帮助中央政权在滇西北地区实现有效管理。同时,禾娘积极协调怒江流域的多民族关系,有效管辖俅江区域,通过与八世活佛司徒班钦·确吉炯乃建立友好往来,共同推动了以纳西族和藏族为代表的多民族文化交融,促成和谐的政教关系。在各民族交往交融过程中,边地土司禾娘成为了滇西北地区象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典型代表。以禾娘为代表的滇西北边地土司推动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观念的形成,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一家,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文化交融;禾娘;民族关系;寿国寺;国家认同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