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以赫哲族“伊玛堪”演述为例
  作者:苏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24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以赫哲族“伊玛堪”演述为例
苏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摘  要:史诗歌手身兼数职,是史诗流传至今的核心“动力”。在史诗演述活动中,歌手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审美创造,他们运用语言、曲调、动作、情态等多种艺术形式,赋予史诗演述动听、激昂、和谐的美感,为听众带来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本文运用表演理论与美学理论,对歌手在史诗演述中的审美创造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史诗歌手的演述是一种“共时的”综合表演,其审美特征可概括为综合性、即时性和情境性。在歌手的代际传承中,歌手普遍具有丰厚的审美文化基础、独特的个性化审美特色并保持着本民族一贯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史诗歌手审美特征表演理论口头演述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宋亦箫 宋博文]三星堆人的雷神信仰
下一条: ·[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相关链接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陈奕利]从表演理论研究大足宝顶架香巡游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段枚伶 左红卫 王雨心]新疆哈密市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调查研究·[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 [西蒙·布朗纳]民俗和民间生活研究中的实践理论
·[斯钦巴图]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
·[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周福岩]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
·[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任甜甜]试论皖北界沟村丧礼习俗的文化内涵
·深切悼念江格尔奇加·朱乃先生·[谢睿]表演理论视角下广西歌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张多]遗产化实践中的神话主义·[马千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工人歌谣与本世纪打工歌谣的比较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