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漆凌云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中国故事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类型文化学”和“生命树”两种研究范式。钟敬文的天鹅处女故事研究将类型学和文化人类学、考据学等相融合,开创了“类型文化学”范式。刘守华进一步吸纳历史地理学派、比较文学、文艺学等理论,拓展至“故事文化学”范式,引领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间故事研究。刘魁立的“生命树”范式将类型学和形态学的内在关联打通,开启新世纪共时研究之路,深化了故事学的术语体系,堪称本土研究典范。近二十年形态结构研究呈现以下面向:检讨并丰富了故事学术语体系;深化叙事法则研究;阐发其他文类(传说、史诗、通俗小说)的生长机制。故事学的本土化建设应立足故事学学科本位、融通多学科理论、有效勾连形态结构和文化研究,不断提升故事学理论的阐释力,增强国际对话能力,实现走出本土、走向世界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故事学;本土化;类型文化学;生命树;术语体系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