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
——以河北省邯郸市东填池闹赛为例
  作者:马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31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
——以河北省邯郸市东填池闹赛为例
马兰
(河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城市规划建设的成熟思想被运用到城中村建设中,城中村小区化打破了乡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造成乡村公共空间“地方性”“功能性”的缺失,社区居民对新建成的社区缺乏认同感、归属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再造角度,强调民俗文化传承的 “文化转向”路径,可以使城镇化建设避免千城一面,凸显新村文化个性。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建设者要考虑村民对于空间的实际需求,预留出“村民与乡土文化的公共空间”,使得回迁居民能够在公共空间重构他们的文化空间,保存过去的地方并建构当下的地方。因此,重构地方的意义在于延续过去的历史与记忆,维系当下的身份与认同,并替未来提供前景与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文化空间;地方;认同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下一条: ·[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
   相关链接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圆圆]文化空间的再造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沈昕 莫朝含]地方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内源型民俗景观的外植化建构研究
·[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梅联华]浅析非遗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罗浩然]论非遗传承团体的立法必要性与规则构建
·[刘阳]“文”与“艺”:兔儿神形象的地方生产·[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
·[刘贺娟 陈志生 罗姣姣]文化空间再造与民族认同建构:“东归那达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林思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地方性”的“地方空间”研究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赖婷]论泉州开元寺西塔猴行者文化符号及地方衍化
·[韩雪春]流动的地方感:以豫东Y村民众关于新疆的讲述为中心·[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高睿涵 刘婷]“文化空间”再分类·[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