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
刘雪瑽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纵观自上古至近世日本的《山海经》接受史,可以大体分为知识的学习、内容的化用、形式的模仿三个层次。典籍初传日本时与多数汉籍一样,主要是通过类书被民众接受的,类书拣选其中重要的内容打散为若干“知识束”,分装入不同的知识门类被打包接受。这也客观造成了典籍的传播多为碎片式,被民众熟知的或为被反复引用的“知识束”,或为代表性图像,这些内容也在不断的流播、衍生、再创造中构成了日本人知识结构中的《山海经》“概念集”。这一“概念集”又根据核心关键词而分为若干“子概念集”,被不断纳入同类内容而共同重塑了《山海经》的意涵。换言之,被日本民众接受的《山海经》已经不再是典籍本身,而是一个以大量“知识束”集合而成的若干“子概念集”为结构的“概念框架”,其中同类内容的增减是相对随意的。这一结论对我们理解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甚至概念的生成史均有所助益。
关键词:山海经;中日典籍交流;概念史;知识生成;书籍之路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