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以滇西北宁蒗地区普米族“席肯戎肯”为例
  作者:李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78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以滇西北宁蒗地区普米族“席肯戎肯”为例
李顺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  要:丧葬仪式作为民众对生命与死亡问题的独特诠释和应对方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内涵,是理解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滇西北宁蒗地区普米族“席肯戎肯”为例,将民众的丧葬仪式实践置于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加以考量,深度挖掘二者之间的互构互嵌关系和逻辑。丧葬仪式作为被建构的整体性时空,直观展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时空观和现实性需求。通过分析讲故事的“民”、非传统的“物”,以及蕴藏其中的情感互动,可以发现丧葬仪式是一个集人、物、事于一体的多维文化载体。日常生活和丧葬仪式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相互渗透的文化生态。日常生活的知识深深嵌入在丧葬仪式之中,两者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共同在塑造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发挥作用,并进一步推动地方社会秩序的巩固与维系,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日常生活;丧葬仪式;宁蒗普米族;实践民俗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森 袁玉梅]中国西北地区人神之间的非常对话
下一条: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相关链接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
·[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陶子煜]当局者观
·[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才晶]丧葬仪式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
·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
·[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